經濟改革
圍繞“公正性的深度市場化”改革,突出5個重點。
———壟斷行業改革。壟斷行業改革,思路是“結構性破壟”方略,即對中國壟斷的三大類、六種情況區別對待,“三不破、三破”:
對真正的自然壟斷性環節(如電網、鐵路網、航空網、骨干電訊網等),可暫時不破壟,但要實行一定范圍的“爭奪市場的競爭方式(com petitionfor them ar-ket)”;而對過時的、假冒的所謂“自然壟斷”和壟斷性行業中的競爭環節(如發電、鐵路運輸、航空運輸、電訊運營業務等),要堅決破壟。
對法令性的壟斷(如煙草),可不破壟;但對不合理的行政壟斷(指利用行政權力保持不合理壟斷地位的),要堅決破壟。
對競爭基礎上形成的產業集中,不應破壟,還應進一步加強,以提高中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但對阻礙和限制競爭的經濟性壟斷(廠商串謀、寡頭壟斷以及利用行政權力實施壟斷行為等),應堅決破壟。在此,要消除社會上包括一些領導干部將“產業集中”等同于“壟斷”的誤區,化解以“提高國際競爭力”為由而排斥壟斷性行業改革的“心結”。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重點是鎖定使用權人的土地用益物權,要尊重農民對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置(包括流轉和抵押)的權利。這里提出三點:其一,建議改換“賦予農民權利”的提法,這種提法帶有自上而下的“恩賜”色彩。從產權關系來說,農民的土地既不是“國資”,也不是“黨產”,何來“賦予”之說?實際上,“農民的權利”是“天賦”的,建議采用“承認”、“尊重”、“保障”的提法。其二,明確農村集體土地可以依法進入市場流轉,使農民最大程度享受土地增值帶來的利益。其三,不要武斷地排斥農民的土地抵押權,而應根據新情況修改《物權法》,予以確認。
———金融體制改革。重點是打破大銀行壟斷,推進私人及草根金融發展;同時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改革要把握兩個抓手:存款保險制度和SH IBO R (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為基準的市場化利率。
———財稅體制改革。重點改革分稅制和預算管理體制,開征房產稅、遺產稅、環境稅等,以及改革資源稅等。
———資源性產品為重點的價格改革。這是要素價格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將市場體系建設進行到底的重要方面。
社會改革
圍繞“社會共生”和社會組織創新,5個重點:收入分配改革;戶籍制度改革;事業單位改革;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創建;社會組織改革(如各種社團組織,重點是“去行政化”、實行登記制、取消主管部門、經費自籌等)。
政治改革
圍繞“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突出的重點:
———政府自身體制改革。重點是減少政府干預權力,可從改革審批制度切入,對各級政府事權進行大幅度調整,大力度精簡機構和人員,減少對經濟和社會事務的直接管理。推動政府由管制性政府向“中立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轉變。
———鑒于腐敗是當前群眾最關注、最痛恨的問題,其中最難的在于解決體制性腐敗,應將官員及親屬的財產公開制度和子女留學返國制度作為重點,要有明確的時間表。
———以獨立公正為旗幟的司法體制改革,如,可將各地法院獨立于地方政府和地方政法委,由最高法院直接領導;監察局和反貪局也從行政序列中獨立出來等。
這場攻堅戰將會打得十分艱苦。因此,務必尋求有“實質性的突破”,這是當前老百姓最期待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