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互聯網思維做好政治工作
第一,內容為王:提供有價值的思想觀點。互聯網具有信息的廣容性和海量性,內容龐雜繁富,信息量大,極大地增加了有效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直接影響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同時信息傳播的無序性、裂變性,傳播手段多樣、翻新、易變,極大地改變了人們之間的交流方式。不斷發展變化的傳播手段和方式,增加了增強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技術難度。基于這種海量信息、無序傳播的特點,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與時俱進,不能僅靠“老三篇”開展工作,而必須堅持內容為王,把正確的政治立場、客觀的政治評價灌注于不斷產生的網絡政治信息之中,引導人們接受有價值的思想、有立場的觀點,徹底扭轉“馬克思主義老太太”的傳統形象。
第二,以人為本:注重感情訴求和過程體驗。互聯網以其信息的海量性和溝通的便捷性,為人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要牢牢把握這一趨勢,把鍛煉人、培養人、塑造人,使人的各種素質與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頭。同時,互聯網集中展現了人們的各種利益、愿望和訴求,要尊重人們正當的利益訴求,尊重人們多層次的、健康有益的精神需求,最大限度地理解互聯網用戶正常的情緒宣泄、個性張揚行為,承認媒體使用者之間各方面差異的合理存在。具體到政治生活來說,要鼓勵人們參與政治生活,表達政治訴求,把政治參與作為進行公民教育的主要途徑看待。同時,注重提高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質量和水平,注重滿足他們的情感訴求,注重提高他們的參與滿足感,由此,使人們正確把握和對待政治。那種把人民群眾拒于政治大門之外,然后再跟他們“講政治”的做法,已經難以滿足形勢的要求了。
第三,把握規律:提高對互聯網的掌控能力。針對互聯網條件下傳播主體和信息源頭增多,傳播內容和傳播形態日益多樣化的特點,提高掌控媒體格局的能力。針對互聯網傳播交互性、參與性強的特點,研究人們對互聯網的接受教育、獲取資訊、休閑娛樂等多種需求,準確把握不同受眾群體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探索平等交流、協商對話的教育引導新方法,做到親切自然,潤物無聲,潛移默化,春風化雨。針對網絡輿論與社會現實聯系日益緊密的特點,堅持做到有效引導輿論與妥善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結合。需要注意的是,掌控互聯網必須注重順勢而為,不可逆流而動,群眾的政治愿望、要求,匯集到互聯網中,是一股不小的輿論潮流,對此,必須在把握潮流趨勢的基礎上,善用巧勁,駕輕就熟,取得滿意效果,否則有可能適得其反。
(本文系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資助、中央黨校2012年度校級青年科研項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