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當代中國城市層級體系的變遷特點分析

2014-06-17 09:33 來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我有話說
2014-06-17 09:33:52來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作者:責任編輯:蔣正翔

  三、當代我國城市層級體系的演進特點

  2001年至2011年的大約10年間,我國城鎮化快速推進。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的城鎮人口比例為49.68%,較之2000年上升了13.46%。2011年,我國城鎮人口首次過半,占比達51.27%。

  這期間,城市層級變遷既保持了一定的繼承性,同時,也存在著明顯的層級流動。繼承性同時體現在主導性城市和弱勢城市上,突出的層級流動表現為中部緊鄰沿海省份或者西部近海沿海城市的崛起、東北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城市的衰退、沿海偏遠地區城市面臨發展瓶頸而越來越弱。

  (一)強者恒強與弱者恒弱

  2001年與2011年城市層級排名高度相關(相關系數為0.81),表明進入21世紀以來整體上我國城市層級保持高度的繼承性。這種繼承性在絕對主導城市和絕對被主導城市中都有明顯體現。

  從城市層級的頂端來看,強者恒強,我國的主要功能重要城市保持了排名靠前的位置(見表1)。有21個城市在2001年和2011年兩年均處于前30名的位置,這些城市大多是國家性、地區性和主要的省級城市中心,城市層級得分較高,是我國城市系統的主導城市,其重要性和支配地位難以被超越。由于這部分城市相對穩定的主導性地位,它們帶動腹地或者周邊城市發展的作用將是持續而深遠的。不過,從空間布局來看,恒強城市聚集東部的特征明顯,我國廣大的中西部地區發展較好的城市有待進一步強化。另一方面,由于還有部分排名靠前的城市兩個年份不一致,說明我國的主導城市作為一個層級保持一定的開放性。而從城市系統保持恒強態勢的城市來看,蘇州、淄博和西安排名有所上升,而鄭州、青島、濟南有所下降。無論是我國城市系統頂層作為一個整體的內部排名變化,還是成員更新置換,都是全球化和城鎮化快速推進階段城市發展激烈競爭的真實反映。

  從城市層級的底端來看,弱者恒弱,一些資源枯竭性和西部偏遠城市始終處于城市層級的底端。表1顯示,共有21個城市在這兩個年份都處于末30位。從區域位置來看,這些城市主要聚集在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其中,東北的伊春、遼源、白山、鶴崗、雙鴨山和西北的銅川是我國的資源枯竭型城市。其他城市大多區位較偏,城市影響力十分受限。無論是地理位置不利因素還是資源枯竭都會從多方面導致城市的組織、整合能力受損。

C4Y410.jpg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