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破口徑,解決資金困局,釋放經濟潛能
資金問題一直是困擾農村社區化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瓶頸,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均有其優勢,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城鎮化發展的財政負擔、調動社會資本與居民的積極性等問題。地方政府的高負債率像一把懸在頭頂上的利劍,威脅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而PPP模式雖追求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全程合作為目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很難真正實現百姓、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共贏。當前,已經有很多地方開始農村社區化工作試點,以適應時代變化、遵循發展規律、創新發展模式,為破解改革難題、提升發展水平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因農村村莊數量龐大、位置分散,僅僅依靠政府調用有限的公共資源和服務項目于農村,很難解決資金困局,實現發展的可復制性和可持續性。面對當前資金困局,只有打破各種壁壘,樹立大利益觀,通過城鄉協同開發的農村社區化、城鎮現代化互動模式,以農民、政府、投資者互惠共贏的方式,才能突破發展的資金瓶頸,實現政府、社會資本和農民共同獲益,充分釋放經濟發展潛能。
第一,整體原則。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應有序推進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四項基本戰略。而城鄉的協調發展,需以解決“三農”問題為前提,需大力推行農村社區化、城鎮現代化,以新型城鎮化帶動新型工業化,進一步調整高新技術產業布局,實現專業化、集群化、科學化發展,加大對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加快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同時不斷創新農村和城鎮經濟的發展模式。原則有三:堅持發展的可持續性,運行的有效性,經驗的可復制性;堅持鄉村社區化、城鎮現代化帶動新型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集約化、專業化和現代化帶動新型工業化;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參與,百姓受惠,合作共贏的整體原則。
第二,開發模式。
首先,社會資本根據規劃和相關要求,同時配對購買城鎮和農村土地,用于城鎮和農村社區及商業開發建設。農村社區規模大小,根據農村人口情況、宅基地分布情況等因素決定。城鎮住宅和商業開發,則根據與農村配套的產業開發需求、農村社區化與城鎮化程度以及城鎮居民本身的住房和商業需求確定。
其次,政府根據城鄉協同發展規劃,同步出讓城鎮和農村社區化建設土地。為進一步提高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政府在土地出讓的過程中,可以考慮將農村社區周邊部分建設用地以較低價格適當出讓給社會資本,也可以根據其投資情況適當贈送,確保其積極性,以使這些土地用于社區配套設施建設,以及農業的現代化、產業化發展。由政府主導將土地進行整合,由社會資本投入資金,在此基礎上進行住宅區、農業園區和配套生活區建設。
再次,根據農民原有住房與宅基地價值差異,在確保農民在社區中擁有相同居住條件基礎上,在配對城鎮開發地塊中按等值甚至略高于其原有住房與宅基地價值去除社區化后擁有住房價值以外超值部分再進行住房置換,政府則以相應城鄉配對開發地塊土地出讓金從社會資本開發主體中實行回購。農民不花錢完成了住房等值以上置換,實現了生活條件、生活方式的社區化、現代化,但其土地承包關系及使用收益權利、作為農村文化精髓的家族血緣關系及其結構、農村墓地等廣大農民所倚重的經濟和文化基因,都得以保留和傳承。城鎮規模進一步擴大,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社會投資主體經濟效益得到有效保障。
第三,效益生成。
首先,政府以結對開發出讓土地的方式獲得土地出讓資金,并使土地出讓資金主要用于農村社區化和城鎮現代化的建設。一方面,對于城鎮中被拓展的開發區域,政府使用開發商繳納的土地出讓金,根據被征范圍內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的需求,實行部分回購,用于征地拆遷的房屋置換;另一方面,對于配套開發的農村社區居民,同樣對其原有住房與宅基地價值去除社區住房價值以外超值部分在城鎮配對地塊開發中進行的房屋置換進行回購。確保社會開發資本投入的基礎效益。其次,社會資本以投資方式,完成所相對應城鎮和農村的住宅社區、配套基礎設施以及相關產業園區建設,通過房產銷售、產業鏈開發,在“以村帶城”、“以農帶商”的模式中再次實現贏利。再次,農民則可在保持土地承包責任制不變的基礎上,通過房屋置換,實現房屋價值增值,同時,由于將其責任田地成塊劃片納入農業的產業開發體系之中,土地集約使用效率因之大為提高。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經營使一部分農民可以轉移到城鎮就業,一部分農民可以轉變為農業工人,實現勞動就業和收入增加,其原有農業生產資料使用收益權利不變。
這里,需要說明的一個問題是,按照這種模式推進,勢必會相對削弱政府的土地財政,但正如李克強總理指出,當前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氣概,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才能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全面深化各領域改革。依據這一發展模式,雖然短期來看,政府依靠土地出讓資金的收入來源會相對減少,但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遠眼光來看,就會逐步形成政府不投入甚至獲取部分財政收入,農民不花錢,農村極大發展,城鎮現代化,社會資本獲取收益的多贏格局。徹底解決了資金的困境,培育了城鄉互動發展的動力,城鄉經濟發展的潛能被徹底激活。可以預言,伴隨著“三農”問題的有效解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建成,必將惠及千秋萬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