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美國聯邦政府遭遇“關門風波”。其實,美國政府的“關門風波”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克林頓政府時期就發生過類似的政府危機。美國政府“關門風波”不但拖累美國經濟,而且深刻暴露出美國民主制度存在頂層設計的缺陷。美國前財長勞倫斯·薩默斯指出,美國政府的“關門風波”充分“暴露了美國民主的失靈,是應當避免的壞榜樣,而不是值得模仿的好榜樣”。
美國民主體制的先驅者主要以法國啟蒙思想為指導、以分權制衡原則為基礎,設計出政黨競爭、兩院分治的美國式現代民主制度。這一制度原本是為了制約權力集中與權力腐敗,但現在卻演化成惡意打壓、惡性競爭、頑固僵硬的兩黨爭斗,無論執政黨還是在野黨,都在濫用選民賦予的權力,為自己黨派利益服務,全然不顧全國民眾的利益與國際社會的感受。以多數原則為基礎的“美國式”民主制度已經退化為“否決政體”和惡意競爭的劣質民主制度,西方民主形態陷入了難以自拔的制度困境。
照搬西方民主的不少后發國家,陷在“現代民主煩惱”中苦苦掙扎
西方現代民主形態的合理性不僅遭遇自身民主退化的制度困境,同時也面臨著“民主輸出”的現實困境。
應該指出,在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中,不少后發國家不顧自身國情與文化傳統,簡單照搬西方現代民主形態,盡管可能取得一時的經濟發展,但不久就陷入內亂和分裂的泥淖不能自拔,并在“現代民主煩惱”中苦苦掙扎。近年來,西亞、北非地區的國家在西方強權干預與制造的“顏色革命”中開始西方式的民主化進程,但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例如,菲律賓、泰國、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充斥著失望、腐敗與混亂;海地、伊拉克、阿富汗、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國則充滿絕望。
美國學者喬舒亞·柯蘭齊克2013年出版了新著《撤退中的民主:中產階級的反抗和代議制政府在世界范圍內的衰退》,他在該書中指出,過去幾年里發展中國家“民主制度的總體質量已經惡化”。在被調查的167個國家中,91個國家的民主狀態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化,全球“有缺陷的”和“存在嚴重缺陷的民主政體”的數量高達52個,他們在民主制度、民主選舉和政治文化上都存在缺陷。西方現代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圍內“正在衰退”,“2010年全球所有地區的民主程度平均得分都低于2008年”。
綜觀世界民主化進程,民主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民主也被寫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中。猶如市場經濟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利一樣,現代民主也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利,而是人類文明的結晶,西方現代民主形態也不可能具有普世意義。各國的社會制度不同,追求現代民主的起點和道路也不相同,應該根據自身特點選擇符合自身現代化發展的現代民主形態,“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否則就可能削足適履,重蹈一些后發國家在第三波民主浪潮中遭遇的“民主退化”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