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韓國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啟示

2014-06-25 11:45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我有話說
2014-06-25 11:45:17來源:中國經濟時報作者:責任編輯:蔣正翔

  韓國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實踐特點

  (一)在短期內快速實現了城鄉發展一體化

  20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結束后,韓國在全球屬于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其社會經濟呈現明顯的二元結構特征,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擴大,農業發展非常落后。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韓國政府開始轉變發展思路,重新確定了社會經濟發展方向,開始實施出口導向型發展戰略。經過數十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成就,創造了“漢江奇跡”。1960年,韓國的人均GDP不到80美元,而到了1995年,韓國人均GDP提高到了10841美元,2013年更是達到了25051美元,韓國已經從一個傳統的農業小國發展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邁入發達國家行列,快速實現了農業現代化,完成了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任務,實現了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長期維持了城鄉之間的均衡協調發展

  與我國的情況大體相同,韓國在發展初期,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非常高,農村地區分布非常廣。在其工業化過程中,農村大量的剩余勞動力流向城市,農業在國民經濟總量中所占比重日益減少,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1960年,韓國的城鎮化率僅為28%,到了2013年,其城鎮化率提高到了91%。與發達國家的工業化發展過程相比,韓國早期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維持了基本的均衡,甚至在20世紀90年代,在韓國某些農村地區,農民的收入曾經超過了城市居民。韓國人多地少,針對這種情況,韓國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構建了相對發達的農業生產體系,使得落后的農村地區煥然一新,實現了農業的現代化,取得了令人震驚的發展成就。

  (三)采取了政府主導型的經濟發展模式

  在韓國的經濟發展中,實行的一直是政府主導型的經濟發展模式,這一點與我國相同。上個世紀60年代,韓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隨后,上個世紀80至90年代,韓國經歷了民主改革歷程,但韓國政府主導經濟發展的模式一直沒有改變,政府制定的相關發展規劃和計劃始終決定著韓國經濟發展的方向。同其他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發達國家相比,韓國早期選擇的道路截然不同。可見,韓國在實現農業現代化,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過程中,政府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發揮了重要作用。

  韓國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啟示

  (一)堅持農業和工業協調發展

  上個世紀60年代,韓國政府采取出口導向戰略,重點發展工業,打造了堅實的工業基礎,短期內即取得了巨大成就。韓國人均GDP由1971年的286美元增長為1980年的1598美元,同時農業產值占GDP的比重也由1970年的27.1%下降為1980年的15%。韓國在工業化初期,即上個世紀60年代末,當城鄉及工農差距剛開始出現拉大趨勢時,即開展了大規模的“新村運動”,改變了農村發展滯后的局面。韓國農業現代化的實現過程是與其國內的工業化和城鎮化同步推進的,并不是等到工業化完成后,才去發展農業。我國當前工業化進程總體上已經處于中后期發展階段,我國早在2002年人均GDP就已經達到了1000美元,農業產值占比也已經下降為15.4%,可以說,我國近年來才開始調整有關政策大力發展農業已經很晚了。當前必須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方向,力爭短期內快速提升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實現農業、工業的協調發展,改善城鄉和工農業發展嚴重失衡現象。

  (二)強大的工業基礎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工業和農業均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農業先天的弱勢特點決定了其基礎產業的地位,表現為其產值占GDP的比重會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而顯著降低,農業人口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大量向城市遷移。擁有強大的工業基礎對于實現農業現代化非常重要。韓國工業和農業發展的案例就是很好的說明。工業和非農產業的發展,一方面可以為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提供就業機會,另一方,工業的發展也可以為農業發展提供大量的生產資料,并為農業向更高層次轉型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所以,當前我們在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時,要從國民經濟整體發展的高度來看待和處理,相關政策的制定出臺要堅持工業和農業協調發展的方向,相關目標的制定不能脫離整體國民經濟的發展進程,過度超前同嚴重滯后一樣有害。

  (三)農業發展應堅持國家的適度干預

  縱觀韓國50多年農業現代化發展歷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韓國政府采取了靈活適度的干預政策,通過制訂計劃、出臺政策、農業立法等形式對農業發展進行適度干預,從而促進了城市和鄉村、工業和農業的協調發展,實現了城鄉發展一體化。當然,實事求是地說,韓國政府在干預農業發展的過程中,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一些失敗的教訓。對我國而言,當前正處于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關鍵時期,應以韓國為鑒,嚴格遵循經濟及產業發展規律,堅持國家對農業的適度干預,政府干預農業發展的手段應堅持多樣化原則,干預方式應盡量多地采取經濟手段,同時輔以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從而促進農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構建起和諧的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從而不斷加快我國的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

  (四)積極實施工業反哺農業政策

  考察韓國農業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若沒有韓國政府強大的支持政策,韓國農業不會在短期內取得如此大的進步,韓國的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也不會推進得如此順利。實際上,同其他國家一樣,韓國在工業化初期為了快速發展工業,也實施了對農業的剝奪政策,從而導致了農業發展的滯后與萎縮,但隨后,韓國政府快速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而及時調整了有關政策,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中期以后多次實施了對農業的反哺政策,促進了農業與工業的協調發展,最終實現了城鄉發展一體化。當然,在具體實踐中韓國政府也發生過對農業過度保護的行為,導致韓國農產品價格大幅高于國際市場價格,從而使得其農產品喪失了競爭力,上述教訓值得我們警惕。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