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五、國家間的利益約定:不挑戰現存體系
任何一個大國崛起,都必須處理好與現在體系的關系,中國也不例外。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建立新型大國關系。中國能否找到一條與大國良性互動的發展道路?
西方學者總結出的“世紀性規律”值得我們思考。大國崛起的一個重要啟示,盡量減少與現存世界體系正面沖突,不要挑戰霸權國家,以爭取良好的外部環境。
那么,美國為什么要打壓中國?是因為中國是世界老二嗎?是意識形態的原因嗎?地緣政治學已給出了答案。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認為:誰控制了世界島(歐亞大陸),誰就能控制整個世界。歐亞大陸板塊有兩個國家:中國和俄羅斯。只要美國有霸權思想,中國和俄羅斯永遠是他打擊和肢解的對象。
中國不稱霸,不是策略選擇。第一,沒有這個可行性。第二,沒有這個利益驅動。美國盡管在經濟上走下坡路,但是無論哪個方面是發達國家,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是敵強我弱。美國軍費開支占GDP4.4%,他是中國4倍。我們一定要有“戰略機遇期”這個概念:第一,要抓住并努力延長戰略機遇期;第二不要把美國軍事力量吸引到我方。
中國的戰略,要避開其鋒芒,找它的弱點。美國有兩個不可控因素,一個是經濟霸權在逐步喪失。這個趨勢是歷史性的和戰略性的。二是美國的聯盟戰略逐漸失效。這分別代表了經濟和外交兩個領域。這恰恰是中國有所作為的領域;但在政治、軍事和意識形態上,我們要處于戰略防御態勢。在經濟領域中國與美國更多的是合作,對抗要少一些,但是在政治軍事和意識形態上對抗會多些。
在經濟領域,第一,我們要對美國進行全面滲透,與美國要保持相對摧毀的態勢。第二,利用經濟生態滲透影響共政治生態。美國在全球霸權根基是經濟霸權,在經濟領域多極化最可能盡快結束美國霸權。
戰略六、建立全面強國理論體系
一個國家強大,往往是思想先行、理論先行。自從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以后,強國家就開始將其“經濟理論”逐漸普遍化,向全球傳播與滲透。那些政治上和經濟上強大的國家為了不斷地開辟國際市場,以此來推行他們認同的經濟理論,力圖使之成為世界文化。這是強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上霸權的表現。弱國由于急于擺脫落后局面,認為強國所建立的經濟理論是國家繁榮的真諦,于是強國的經濟理論越來越被認為是一種“具有普遍性的規律”。新自由主義就是美國金融霸權主義理論基礎。該理論全球傳播,成為世界范圍的財富轉移的理論基礎。新自由主義發展范式首先在拉丁美洲國家得到實踐,并擴展到東南亞和東亞各國,且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得益于東歐和蘇聯社會主義的垮臺,使其在世界范圍內的擴張得到了鞏固。在新自由主義思潮風行世界的20多年中,世界上20%的富人與另外20%的窮人的貧富差距增加了280%。沒有自己的全國強國金融理論,只能陷入意識形態的陷阱。
中國能不能就此真正成為世界強國,就要看中國有沒有自己的強國理論。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曾說過這樣的一段話:中國成不了超級大國,因為中國沒有那種可以用來推進自己的權力,進而削弱我們西方國家的具有“傳染性”的學說。一個大國如果沒有自己的強國理論,就如同沒有主干的大榕樹,即便是GDP總量全球第二,枝繁葉茂,那也只是短暫的繁榮。全球金融危機讓我們看到,如何實現中國的理論創新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挑戰。金融危機期間,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在指出新自由主義是全球金融危機禍首時,也強調了發展中國家要建立自己的全面強國的理論的必要性。那就是要將本國的“政治經濟學說發展為一個面向未來的、全面的理論框架,這不僅適用于危機時刻,也適用于繁榮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