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型設定與檢驗
簡單線性回歸模型1:
假設美元溢價與國內外影響因素存在一個簡單的線性關系,②即
SV(t)=δGR(t)+χIR(t)+φFTR(t)+φISR(t)+ηETR(t)+κIRR(t)(2)
檢驗結果表明:美國通貨膨脹率,美元外匯交易份額以及國際儲備美元份額對美元溢價有顯著影響(如表3模型1所示)。這表明美國可以通過多發行美元和利用美元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主導地位,獲得美元溢價。
C-D模型2:
由于國際影響因素之間存在協同效應,本文構建了C-D模型。假設貨幣溢價主要受國際因素影響,為了簡化問題,這里先不考慮國內因素。
SV=A·FTRa ISRβETRγIRRε+μ(3)
取期望值,寫成時間函數并取自然對數,其中E(μ)=0
Ln{E[SV(t)]}=LnA+αLn{E[FTR(t)]}+βLn{E[ISR(t)]}+γLn{E[ETR(t)]}+
+εLn{E[IRR(t)]}(4)
根據詹森不等式,LnE(Xτ)≥E(LnXτ)。為了獲得最佳影響,對(4)式取等號
E[LnSV(t)]=LnA+αE[LnFTR(t)]+βE[LnISR(t)]+γE[LnETR(t)]+
+εE[LnIRR(t)](5)
對時間t求導數
E[SV/SV]=αE[FTR/FTR]+βE[ISR/ISR]+γE[ETR/ETR]+εE[IRR/IRR](6)
式(6)表明:平均溢價變動速率即美元溢價期望的變動速率是美國外貿占世界貿易份額的變動速率、美元國際結算份額變動速率、美元外匯交易份額變動速率、美元國際儲備份額變動速率等的加權平均速率。
定義變動率為(當期值—上期值)/上期值,其中E(CV/CV)表示當期值,E(CV/CV)表示上期值,這樣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時間趨勢性的影響。經濟增長率和通貨膨脹率的變動速率依此處理,所有結果如表2所示。
CR={E(CV/CV)-E(FV/FV)}/E(FV/FV)(7)
使用表1數據,采用式(7)計算整理所得結果如表2所示。
根據式(7)的定義,重新表述方程(6)式如下
SVR=αFTRR+βISRR+γETRR+εIRRR(7)
除美元外匯交易份額變動率、美元國際儲備份額變動率在10%顯著性水平上可以接受外,其它變動率均不顯著。而且這兩者與美元溢價變動率負向相關,這是因為1980年以來,美元外匯交易份額與美元國際儲備份額總體上是下降趨勢(如表3模型2所示)。
彈性模型3:
最后,我們將美國經濟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的變動率考慮進來,構建一個彈性系數的綜合模型,即
SVR=λFTRR+vISRR+oETRR+πIRRR+ωGRR+θIRC(8)
(8)式檢驗結果表明:除美國對外貿易占國際貿易份額的變動率不顯著外,其他因素變動率均顯著。不過美國經濟增長率的變動率僅在10%顯著性水平上較明顯,這表明美國經濟增長率對美元溢價有一定影響,但影響較小,這是因為美國經濟增長率相比其他國家較低,這限制了經濟增長對美元溢價產生影響。美元的國際結算份額、外匯交易份額、國際儲備份額以及美國通貨膨脹率等的變動率對美元溢價變動率的影響非常顯著(如表3模型3所示)。對比模型2和3,加入國內影響因素后,除美國在世界貿易中占比不顯著外,其他所有影響因素的變動率的顯著性水平上升,這表明國內外因素共同對美元溢價產生影響,即產生了協同效應。而模型1、2和3的綜合分析表明,即使沒有國際因素協同,美國通貨膨脹率也會對美元溢價產生重大影響;而缺少國內因素協同,只有外匯交易和國際儲備對美元溢價產生影響,且顯著性下降。加上國內因素后,除美國所占世界貿易份額不顯著外,其他影響因素均顯著,且顯著性水平上升。這表明經濟增長率和通貨膨脹率對美元溢價起著決定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