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對于世界人口最多、幅員遼闊的中國來說,把飯碗端在中國人自己的手上,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糧食的進口大國,對國際糧食市場影響十分明顯。不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靠不住的,對我國不利,對世界也不利。
傳統的國家糧食安全觀,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導致一些地方盲目地不計代價地追求糧食產量,這樣帶來不少后果,比如,農業資源不能很好地休養生息,等等。糧食安全不安全,不能僅僅看當年的糧食產量,更需要看國家的糧食生產能力。當今世界,盡管科技很發達,但是人類生產糧食仍然沒有擺脫靠天吃飯的格局。我們既要藏糧于庫,也要藏糧于田。確保國內糧食生產能力,不因糧食形勢好和進口規模擴大而受到沖擊,這是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一個重要任務。
不放松國內糧食生產,確保城鄉居民消費的谷物基本自給和口糧絕對安全,這是我們合理利用國內農業資源能夠做得到的,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所必需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國所有糧食和食物都應該基本自給。我國現有耕地按照現有方式生產糧食,每年仍然存在著國內糧食產需很大的缺口。如果不參與國際分工,合理地利用國際糧食市場和國外農業資源,僅僅局限于國內農業資源來滿足我國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糧食和其他食物消費需求,則使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既做不到,也極其有害。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進出口國。由于外匯儲備充足,適度進口糧食和其他農產品,既不會損害當期的國家糧食安全,還會實現多贏。適度進口糧食,優化糧食和農產品進口結構,集中國內有限資源,依靠科技支撐,保障最重要的糧食品種生產,特別是口糧和其它谷物生產,不僅可以更好地滿足國內糧食消費需求,而且可以緩解國內資源環境壓力,更有條件生產優質安全農產品。
三
新形勢下,中央已經對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進行了重新總體設計。未來必須要圍繞著盡快構建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體系,做好任務落實、長遠規劃和政策調整等工作,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第一,實施好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必須讓各級政府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在這一過程中,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負責。中央要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承擔首要責任,在調控糧食市場、建立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和保護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并督促檢查地方政府切實履行糧食安全責任。各級地方政府要樹立大局意識,增加糧食生產投入,自覺承擔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責任。特別是建議未來糧食主銷區也應負起責任,要在劃定糧食功能區確保一定的糧食自給率、到主產區建設糧食生產基地、增加糧食庫存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加強責任考核和追究,切忌米袋子省長負責制落空。此外,除了督促主銷區現有的糧食自給率原則上不下降外,還要督促檢查主銷區按照有關規定儲足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