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
田帆:中美戰略對話是90多個對話機制中的最高級、最廣泛溝通機制
近些年來,中美兩國關系發展迅猛,建立了多層次、寬領域的溝通機制和渠道,光政府間的對話機制就有90多個。中美戰略對話固然是其中層級最高、議題最為廣泛的溝通機制,但并不是唯一的溝通機制。這就意味著,由于中美兩國交流頻繁,渠道暢通,兩國政府對對方在幾乎所有議題上的原則立場和觀點比較清楚,所以兩國的高層次對話并不是為了爭吵,而更多地是管控矛盾和分歧,不讓兩國以合作為主基調的大局因一些矛盾和摩擦受到太多干擾,同時雙方還利用對話盡可能地尋找更多的共同點和進行合作的機會和領域。詳細》》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戰略、經濟、人文三軌并行 聚同化異富有成果
中美不應將眼光局限于亞太。兩國對世界肩負著更重要的責任,應當著眼長遠辦大事。習近平講話意在指出中美要走出一條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之路,不應陷入大國相爭的“歷史魔咒”。
美方不認為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之間的沖突是不可避免的,美中可以競爭但絕不沖突。”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書面致辭顯示出兩國元首在“中美關系應向何處去”這一問題上具有深切共識,他還表示期待今年11月訪問北京并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2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作者》》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釗:對話和磋商的結果,令人鼓舞
雙方在對話和磋商中達成的300多項成果覆蓋了雙邊、地區和全球事務的各個領域,有的是比較原則性的,具有指導意義;有的則是十分具體的措施,眼下就要落實。此次對話中雙方就發展兩軍關系達成進一步共識,致力于盡早建立兩軍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增加兩軍聯演聯訓。這對于建立新型兩軍關系無疑是一個推動。經貿方面,中美同意力爭在2014年就雙邊投資協定文本的核心問題和主要條款達成一致,承諾在2015年早期啟動負面清單談判。協定的早日達成必將大大促進兩國經貿關系的發展,促進兩國經濟的進一步相互依賴,對兩國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習主席提出要用積土成山的精神來推進新型大國關系建設。實際上,此次對話和磋商達成的諸多共識,都是朝著這個方向采取的措施,對話和磋商的結果,令人鼓舞。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從“求同存異”,到“聚同化異”
中美關系發展需要正能量,人文交流可以把蘊含在兩國民間的巨大正能量發揮出來,進而反過來推動雙方在戰略安全方面的互信共贏和在經貿方面的互利合作,已經成為中美關系的支柱之一。習近平主席在談到如何處理兩國之間的分歧時,提出了“聚同化異”。
與過去的“求同存異”相比,“聚同化異”更加積極、更加主動。聚,就是追求雙方利益的匯合點;化,就是要采取行動,雙方相向而行,消除誤解,縮小分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