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一國主權貨幣擔當國際儲備貨幣是國際貨幣體系的根本性問題
張軍:您在書中也提到,一些有智慧的經濟學家很早就發現這個方案的內在缺陷。其中有一位是凱恩斯在劍橋的同事,詹姆斯·米德(James Meade),197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另一位是哈佛大學的一位著名教授羅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他實際上在1950年于美國國會作證的時候,也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五年以后,就說一定會出問題。因為這個體系有內在缺陷——美元作為美國的主權貨幣,要跟黃金掛鉤,發美元要用黃金儲備,那么,其他國家只要手上有剩余的美元,一定會把美元賣給美國政府,然后把黃金拿走,最后這個過程就變成美國的黃金儲備不斷流失到其他國家去。所以他作證時候就警告說,這是一個悖論:如果美元要避免通貨緊縮,就要多發美元,從而也就需要更多的黃金儲備。后來我們也看到,確實這個缺口就越來越大,1971年美國認為沒有辦法再維持這個系統的運轉,尼克松總統無奈就只能宣布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美元就與黃金脫鉤了。
既然那個時候經濟學家已經發現,IMF這個全球貨幣系統,即美元為主導的全球貨幣儲備的缺陷——也就是黃金和美元不能同時滿足條件。那么,到底1971年此前的25年,全球經濟那么好,應該歸功于這個系統嗎?還是有其他更重要的經濟促進因素呢?
本·斯泰爾:我想談一下布雷頓森林體系和今天的聯系。首先,布雷頓森林體系真的成功嗎?許多人認為,所謂布雷頓森林體系存在的25年(1946-1971),是全世界經濟復蘇、貿易繁榮、樂觀主義的一段時期,這其中理所當然有一部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功勞。但我認為并非如此,事實上,僅在三年以后,杜魯門政府開啟了馬歇爾計劃,其實是全面替代了布雷頓森林體系。馬歇爾計劃背后的政治思路和經濟思路,很大程度上與摩根索和羅斯福政府的思路相悖。懷特和摩根索對戰后國際秩序的設想有四個基本信念:英帝國可以和平地解體;蘇聯可以成為和平時代同盟當中的一員;讓德國解體,對德國去工業化;讓IMF向一些國家提供短期貸款,復活全球的多邊貿易。
而僅僅在三年以后,杜魯門政府就全面推翻了這些設想。
首先,英國不再被視為美國的對手,而是一個絕望的破產伙伴,需要被救助。第二,蘇聯不再是合作伙伴,而是必須遏制,如美國外交官喬治·凱南那份舉世聞名的報告所說的。第三,不應該讓德國解體,對德國去工業化,而是應該把西德打造成西歐的工業引擎。西歐作為一個新的經濟體,其實也是二戰后美國提出的一個概念。第四,事實上沒有國家向IMF借款,所有國家都破產了,因此美國別無選擇,只有推行大規模援助,而非貸款,才能讓世界經濟和貿易復蘇。
事實上,布雷頓森林會議所提出的貨幣體系,直到其建立的15年后才真正開始運轉——直到1961年,才有第一批九個歐洲國家達到了主權貨幣與美元兌換的資格門檻,而這個時候,布雷頓森林體系已經飽受壓力。1971年,尼克松終止了這個制度安排,防止美國的黃金儲備被套換光。
張軍:雖然美元與黃金脫鉤,但讓一個國家的主權貨幣擔當國際儲備貨幣,其實還是會讓這個所謂“不一致性”(inconsistency)問題始終存在于國際貨幣體系的架構里。
本·斯泰爾:是的,有一個現實的例子,就是今天經常出現在新聞里的國家——烏克蘭。一年前,也就是2013年4月,亞努科維奇政府和IMF談判失敗,關于一筆150億美元的貸款。IMF要求亞努科維奇政府取消對能源部門的巨額補貼,這會導致民用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而烏克蘭雖然經常項目赤字超過GDP的8%,但他們還是拒絕談判協議,決定繼續向外借債。他們發行了一個10年期125億美元的歐元債券,以7.5%的年利率。一個月后,2013年5月22日,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發表了他那篇有名的退市講話,非常謹慎小心地表示,在將來某一天,某個經濟狀況穩定的時候,美聯儲將會開啟退出QE(貨幣量化寬松政策)。
烏克蘭對退市十分敏感,作為一個經常項目赤字超過GDP的8%的國家——這要比其他退市政策的受害者如印度、巴西、印尼、土耳其和南非都要糟糕得多。我們也知道后來發生了什么,亞努科維奇被罷免,烏克蘭還留在深重的危機中。當然烏克蘭的問題是積累已久的,并不是美聯儲創造出來的,但確實需要考慮的是,如果不是去年五月的退市政策,亞努科維奇可能現在還在臺上。
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轉向,并不是所有新興經濟體都會倒霉。受到沖擊的國家,通常都有大量的外來投資和借債,而表現最好的韓國和中國,都有著大量的外匯儲備和大量的外匯存款。于是IMF就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調查,所謂美國自2010年起的非傳統的貨幣政策對新興市場的影響。他們發現能夠很好應對這些政策的國家都有三個特點,一是外來投資占比較少,二是擁有龐大的經常賬戶項下盈余,三是擁有龐大的外匯儲備。
我們從中可以學到什么呢?顯然,在經濟好的時候,發展中國家應該保持低匯率,以增加出口,但這種政策的含義,按照美國的角度來看,就叫作操縱匯率。因此美國國內有很強的聲音要求對這些國家采取行動。這也是國際貨幣體系的根本性問題給整個貿易世界帶來的壓力。
張軍:確實美聯儲的退市政策已經對全球經濟帶來影響。您特別提到烏克蘭,其實這對整個歐洲市場的影響更大。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到,美聯儲的退市政策——其實還沒有退市,只是削減美國政府對長期資產購買的規模,已經對新興市場造成那么大的沖擊,其實這個根子就在,70年前,整個系統開始設定的時候已經埋下的種子——就是由一個國家的主權貨幣,來擔當全球的儲備貨幣,這是不一致性的根源。這是凱恩斯在當年所反對,但是懷特所支持的。凱恩斯是想建立一個超國家的貨幣,但這個方案沒有通過,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英國衰落了,而美國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