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徐覺哉
冷戰后的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國,以勝利者的姿態,在世界范圍內推行所謂的第三次“民主化”浪潮。20多年過去了,民主輸出的成績單乏善可陳。2012年,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著名國際問題專家布熱津斯基在答記者問時認為:“民主是否還能繁榮,這還真是一個問題。”最近,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發表《西方民主病在哪兒?》一文,指出“全球范圍內的民主進程已近停滯,甚至有倒退的可能”,此番表態在西方媒體中振聾發聵,從而引發熱議和爭論。現實的背景則是萬眾矚目的“阿拉伯之春”變成了“阿拉伯之冬”,茉莉花革命大步邁進歐洲,不僅烏克蘭、土耳其等歐洲邊緣國家發生動蕩,在英法等老牌“民主”國家也先后發生大規模騷亂。埃及、泰國、烏克蘭等地的局勢使西方鼓吹的“投票民主”騎虎難下,美國大使在利比亞被“民主化”后的民眾殺死……每一次“美好”愿望都遭遇了現實的冰冷反饋,讓西式民主的推廣連連受挫。
一、違法行賄拉票成為常態
考察西方選舉制度的歷史和現實,不難發現近六、七十年來,雖然普選權日益擴大,但投票率一直不高。以美國總統選舉為例,這么多年平均投票率大約是55%,當選總統一般得到大約50%多一點的選票,奧巴馬上次當選得了53%左右的選票。55%的選民投票,當選者只得到50%的選票,這意味著當選者只獲得了27%左右選民的支持。也就是說,美國總統就是在這27%左右的選民支持下選出來的。一位英國觀察者曾質疑,一個僅僅得到這些選票的政黨卻擁有政府的全部權力,這一體制的合法性何在?現今,按照選票多少來排定座次的西方民主規則已發展到極致,政黨政治完全成了選舉政治,由議會形式來支撐的民主也就成了選票民主。各個政黨奉行“選票至上”,由此被選票綁架,選票成為政客們“登基坐殿”的敲門磚。為了多拉選票,他們會在每次大選中使盡渾身解數來迎合選民,使違法行賄拉票成為常態。
印度已實行西式民主60多年,號稱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然而,這種西式民主制度為什么不能幫助印度經濟發展?不能有效地監督官員?不能盡快地減少貧困人口?最近的一篇報道作出了回答:“今年4月7日,印度人民院、即議會下院選舉拉開帷幕。選民辛格盼望這一天已經5年了,因為選舉意味著這位在首都新德里街頭拉黃包車謀生的車夫不僅有望享受一頓大餐,而且還可能獲得一筆外快。”從3月5日公布選舉日程以來,在全國范圍內已查獲用于違法拉票的270萬升酒和折合3250萬美元的現金。因為在這個近7成人口日均收入不足2美元的國家,這種拉票方式立竿見影。它所反映的正是西式選舉制度的本質,也是多少年來西方世界力圖掩蓋的事實。
近年來,一些國家大選都發生計票爭議,有些地方還為此陷入騷亂。其后遺癥對社會危害十分嚴重,甚至使一些發展中國家長期處于動亂狀態,使人民難以擺脫貧困線。
二、代議制度發生結構性失衡
去年,為了不給奧巴馬醫改法案出資并推遲實施這一法案,眾議院內的共和黨人不惜讓政府關門。美國是唯一沒有全民醫保的發達國家。據美國人口調查局統計,截至2010年美國人中的16.3%(約4990萬人)沒有醫療保險,這些人如果去醫院接受治療,將自己支付全部費用,而他們大多是窮人。奧巴馬的醫改對象就包括這些群體。然而,醫改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將由保險公司、雇主等強勢利益團體承擔,使地方財政負擔加重,從而引發26個州告到最高法院,并要求全盤廢除醫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