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只知道捧著孔孟老莊的原文念,很難悟出這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意義
■當你把國學融入生活時,你要懂得應變的智慧。
■人的修養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提升,一定要容忍自己可能的退步,再試著進步。
解放周末:國學能給予我們生活的智慧,讓我們找到心靈的家園,但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國學經典還是讓人難以親近,語言上的障礙很難跨越,對此您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
傅佩榮:我小時候剛接觸國學時,和身邊大多數同學一樣,覺得枯燥、難懂。那時候國學課很不受歡迎。
解放周末:為什么?
傅佩榮:因為要考試啊。我們初中時讀《論語》、孟子,高中時讀《大學》《中庸》,迫于考試的壓力,只能硬著頭皮背下來。而且老師上課都是按照朱熹的注解來講解,聽上去很教條,讓人無法領會這些文字真正的意思,所以就不可能真的喜歡它。
最可怕的是,等到這些經典都能背下來了,我們發現自己很難做到,書本和現實的差距越來越大,心里就會產生疑問,難道古人都是說一套、做一套嗎?
解放周末:后來,因為遇見方東美老師,國學之門才真正向您敞開,對嗎?
傅佩榮:是的。能不能真正領會國學可能還要看機緣。如果機緣讓你聽到某些關于國學的真知灼見,打動了你,那我建議你繼續找國學的書去看,看懂它,并且試著去實踐。假如你只知道捧著孔孟老莊的原文念,很難悟出這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意義。
解放周末:比讀懂更難的是實踐。
傅佩榮: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大都是應試教育,老師會告訴你,每一個字它對應的意思,考試時候也有標準答案,但人生偏偏不是這樣,當你把國學融入生活時,你要懂得應變的智慧。
解放周末:能談談您的應變經驗嗎?
傅佩榮:智慧是難以言傳的。大家都知道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據說他的母親是一位助產師,專門幫產婦接生新生嬰兒。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我無法把智慧直接教給你,我只是智慧的“助產師”。
解放周末:關鍵還是要靠自己在生活中領悟。
傅佩榮:我舉兩個很小的例子。儒家講人性向善,“善”代表真誠。因為真誠,所以我內心的力量會要求我去行善,看到有人摔倒,我覺得不忍心,就把他扶起來,而不會顧慮,這個人會不會說是我撞了他。因為我懂儒家,相信人性向善,所以我按照我的內心去做,我的快樂由內而發。
我曾經把這段話告訴我的學生。后來有人來問我,老師我可以一次兩次地去行善,但是我不能堅持。
我對他講,沒關系,人都是有惰性的,人的修養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提升,一定要容忍自己可能的退步,再試著進步,生命就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嘛。
解放周末: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遭遇挫折,用什么樣的態度去面對很重要。
傅佩榮:我剛剛在臺大教書的時候,收入很有限,我只好把翻譯當作副業,同時在報紙上寫專欄。好不容易攢了些錢,就有朋友向我借錢。我借錢給他之后,就再也沒有他的音信。
當時,被騙的懊惱讓我對人性感到茫然不解。還好,我沒有失望,因為我依然相信儒家所說的“人性是向善的”。
雖然那筆錢至今杳無音信,但我很慶幸自己從來不曾對人擺出債主的嘴臉。老子說過,“圣人執左契而不責于人”,意思就是手上拿了借據,但從不向人要債。后來,我通過努力工作又把錢賺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