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戶籍制度改革
“非轉農”現象是我國二元戶籍制度演化過程中的特殊產物,研究和分析這一現象,能夠為我國戶籍制度改革提供一些啟示。
首先,戶籍制度改革不僅要著眼于城市,而且要關注農村。如果農村居民的財產權利問題不解決好,即使城市放開戶籍束縛,也難以吸引農村居民下決心“跳農門”。現行城鄉二元戶籍制度以及附著在戶籍之上的各種福利制度,阻礙了農民工市民化的進程。只有解決好與戶口相關的公共服務問題,逐步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常住人口,實現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最終達到消除戶口待遇差別的目標,才能使農民工順利轉變為城市居民,真正實現“人的城鎮化”。
其次,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導向人戶一致的一元化管理。隨著就業制度的市場化和城鄉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大量的農業戶口人員因農村土地被開發、被征用而不再從事農業勞動。許多農民因長期離開農村到城市打工,事實上成了與農業生產無關的農業戶口人員。但二元戶籍制度和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制約了戶籍的自由轉換。由于制度問題和利益問題的絞結,生活在城鎮的農業戶口人員無法辦理或不愿意辦理“農轉非”,部分已經“農轉非”人員還要求“非轉農”。因此,取消農業與非農業戶口“二元”登記類別,實行以居住地登記為原則、人戶一致的新型“一元”戶籍登記制度勢在必行。這將有助于解決當前農業戶口存在的各種問題,有利于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加快城市化進程;同時,還能強化戶口的人口統計職能,提高人口統計的精確性與真實性。
最后,促進戶口功能純粹化,剝離利益衍生物。戶籍制度的基本職能有兩項:證明公民身份和提供人口數據。但我國的戶口制度,承載著諸多的利益或權益,成為各種利益或權益分配的現實依據。戶口被賦予了太多經濟價值。這些作用促使人們為了利益和權益轉換自己的戶口,以實現更多的經濟價值。事實證明,越是在戶口中附著較多福利的地區,戶籍制度改革越難推進。為此,需要還原戶口的原本職能,剝離依附于戶籍制度上的社會身份和既得利益等衍生物,卸掉附著在戶籍制度背后的經濟價值,真正實現戶口與經濟利益、社會福利等多種利益和權力的脫鉤。這就要求必須“加快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著力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推進一體化,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