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能否成為保障房建設融資的工具?
盡管有專家指出,中國的公積金具有“強制性、互助性與保障性”三大特點。但三大特點實際上均不明顯,特別是保障性特征基本沒有顯現,而更多具有住房金融的特點。保障公民居住權是政府的基本責任之一,保障房建設是政府為解決公民居住權而做出的努力之一?,F在的問題是:一般民眾是否具有幫助他人解決住房問題的責任?這種責任究竟是道義上的,還是法律上的?實際上,公民居住權的責任主體是政府、家庭與個人,個人似乎沒有幫助他人解決住房問題的法律責任。公積金繳存者多被排斥在保障性住房制度之外,卻要承擔利益損失,為保障房建設提供資金,這本身就是對公積金繳存者的一種掠奪。因此,中央政府要求加強保障房建設,地方政府紛紛把公積金用于保障房建設,把公積金視作保障房建設低成本融資的工具,實際上是不妥當的。
(六)公積金制度改革為什么這么難?
公積金制度自誕生以來,逐漸悖離設置時的初衷,其弊端逐漸顯現,廣受詬病,有識之士也提出了許多改革主張。但任憑風浪大,公積金制度仍巍然不動。公積金制度改革之所以如此之難,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公積金制度設立后,龐大的管理體系與強大的利益鏈已經形成,很多人靠公積金制度“吃飯”。取消公積金制度,相當于端掉了這些人的飯碗,因而來自于利益相關者的反對之聲自然不絕于耳。
二是公積金規模龐大,且部分地區有大量結余,政府從中看到了機會。于是,公積金儼然成為政府低成本融資的又一條重要渠道。
在公積金不能發揮住房保障功能的前提下擴大公積金的覆蓋面,只能說明政府在其中的既得利益日益坐大(25)。正所謂“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更難”。盡管公積金制度在中國已經到了退出的時候,但由于公積金制度的退出意味著政府公開承認公積金制度的失敗,這讓政府情何以堪?現有制度結構缺少糾錯機制,這就使得本該退出的一些制度與政策還能長期繼續運行。
(七)中國的公積金制度是否到了該退出的時候了?
公積金制度作為中國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項過渡性制度安排,其設計和實施有其鮮明的時代特征。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公積金制度的缺陷逐漸暴露出來:一是居者有其屋不是可以通過“住房公積金”制度就能實現的。原本買不起房的人,通過住房公積金制度幫助買上房的人很少,特別是在城市房價大幅上漲的時代背景下更是如此,公積金制度基本上不能解決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問題。不僅如此,近期若干地區爆出繳存差距數百倍的新聞,社會反響強烈,嚴重影響了制度的公信力(26)。二是住房金融產品逐漸成熟,商業銀行廣泛開展住房按揭貸款業務,基本上能夠滿足絕大部分社會群體的住房融資需求,如果能獲得公積金貸款,一般也能獲得商業貸款,因而商業貸款對公積金形成替代之勢。三是商業銀行對住房貸款所給予的優惠,特別是對首套住房貸款利率的大幅度下浮,使得公積金貸款低利率優勢逐漸喪失。四是公積金使用效率不高,保值增值能力差。五是房價飆升,公積金貸款在支持職工購房上的作用大為減弱,特別是在住房緊張的一二線城市,純粹使用公積金貸款購房的極少,公積金貸款已經淪落為可有可無的貸款補充(27)。六是區域隔離,資金閑置與資金緊張并存。七是管理分散、運營效率低下。八是管理不善、監督不到位,腐敗案件并不鮮見。九是公積金不能異地流轉,與市場經濟要求不符。
由此可見,中國住房市場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公積金制度已經失去繼續存在的意義,到了該退出的時候了。但這并不意味著公積金制度可以簡單的取消就萬事大吉,而是存在一個退出機制問題。如下是公積金制度退出過程中一些可能的做法:一是設置一個五年的過渡期。過渡期內將公積金繳存比例統一下調為基準工資的5%,且設定繳存基數上限,過渡期結束時將不再繳存公積金。以保證現有公積金貸款者的資金來源,五年后徹底取消公積金制度,原公積金部分轉成職工工資,公積金貸款并入商業貸款,首套房利率不足部分由政府補貼,二套及以上住房改為采用商業貸款基準利率,公積金繳存者五年后將所繳存的公積金剩余一次性取回。
二是立即取消公積金制度,所有單位與職工不再繳存公積金,公積金繳存者的公積金剩余五年后一次性取回,原公積金部分轉為職工工資。將首套房公積金貸款利率逐漸調整至商業銀行貸款基準利率的70%,首套房利率不足部分改由政府補貼,二套及以上住房公積金貸款改為采用商業貸款基準利率。
三是對首次置業者繼續給予必要的支持。具體分兩個方面:(1)為減輕首次置業者的負擔,可適度降低首付款的比例,由現在的30%下調至20%。(2)繼續給予首套房商業貸款利率優惠。國家規定首套房商業貸款利率不得超過基準利率的85%,超出部分由政府貼息。為了防范因首付款比例下降等所帶來的金融風險,國家可對首次置業者設置前置條件:(1)購房建筑面積不得超過90平方米;(2)限于普通住宅。對首套房購置面積超過90平方米,首付款比例提高至30%,同時政府根據當地情況,制定首套房貸款限額,政府僅對貸款限額范圍內的貸款貼息,而對超出貸款限額部分,政府不再貼息,且每人終身只能享用一次政府貼息貸款購房機會。
四是學習借鑒德國住房儲蓄制度,建立類似于德國住宅儲蓄銀行的專門金融機構,在儲蓄者自愿參加、互利互助、國家鼓勵與契約基礎上形成封閉型融資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