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黨委書記、副研究員 陳航;北京市醫院管理局改革發展處主任科員 楊蕊;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學生 吳凡
基金項目:北京市科技協會委托項目“新醫改背景下北京市三級醫院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作模式及評價體系構建的研究”(編號:Z11110007491103)
2011年6月,北京市成為第17個國家聯系指導的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2012年5月,《北京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方案》出臺,標志著北京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正式啟動。北京市優質醫療資源集中,22家市屬三級醫院承擔了北京乃至全國居民的醫療需求,北京市公立醫院改革影響范圍更廣、改革難度更大。本文通過考察研究北京市公立醫院改革現狀及成效,分析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深化公立醫院改革的政策建議。
一、北京市公立醫院改革的做法及成效
改革總體思路是試點探索“兩個分開”(即管辦分開、醫藥分開)、建立“三個機制”(即財政價格補償調控機制、醫療保險調節機制、醫院法人治理運行機制)。
(一)改革管理體制,實現管辦分開。
2010年10月成立首都醫藥衛生協調委員會,次年7月設立北京市醫院管理局。首醫委建立了首都醫療衛生統籌協調機制,成為協調推動首都醫藥衛生資源整合的重要平臺;市衛生局在內設機構中新增首都醫藥衛生協調處、社會辦醫處、康復護理和醫療監管處,將精力更多地服務于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全行業、屬地化的監管上,強化“管行業”職能;醫管局將市屬公立醫院統一管理,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任務為引領,落實“辦醫院”職責。北京市初步改變了“裁判員”、“教練員”、“運動員”不分的行政管理體制,實現了管辦分開,為加強行業管理、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框架、推進多元辦醫等提供重要體制保障。
(二)破除“以藥補醫”機制,推行醫藥分開改革。 2012年7月1日起,北京友誼醫院、朝陽醫院、同仁醫院、天壇醫院、積水潭醫院等5家市屬醫院分三批實施醫藥分開,取消藥品加成、掛號費和診療費,設立醫事服務費。北京市醫藥分開改革有以下四方面的任務。一是總量平移,結構調整。改變醫院的收入來源,將醫院收入來源從藥品收入、醫療收入和財政補助改為醫療收入和財政補助,同時保證醫院收入不因改革而減少。二是醫者先行,醫務人員受鼓舞。醫藥分開將藥品銷售和診療服務歸為醫事服務項目,將原來“以藥補醫”的收入轉變為醫事服務費,從“賣藥”轉向“賣服務”,充分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價值,激發工作積極性。三是保基本,實行醫保定額報銷。醫?;颊咴陂T診就醫產生的醫事服務費均由醫保定額報銷40元,占絕大多數的普通門診患者每次僅需支付2元的醫事服務費,同時取消藥品加成使患者購藥成本降低,“看病貴”的問題得以緩解。四是門診醫事服務費不同標準適當拉開價格差距,實現用價格杠桿引導患者合理分級就診,醫療資源使用效率得以提升。
(三)落實公立醫院法人治理運行機制。
2012年7月,友誼醫院與朝陽醫院建立醫院理事會,由內部理事(醫院管理層、職工代表)和外部理事(知名學者、法律顧問、當地居民代表)組成,對市醫管局負責。理事會將各利益相關者納入到決策中,豐富決策主體,增強決策科學性和透明性。院長由理事會聘任,是內部理事之一,全面主持醫院日常運營管理工作。市醫管局成立監事組,向兩所醫院派駐監事,監督理事會決策及醫院運行管理情況。以理事會為決策層、院長為執行層、市醫管局派駐監事為監督層的法人治理結構逐漸形成,現代醫院治理組織框架基本建立,公立醫院去行政化、履行法人獨立決策職能邁出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