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創新公共服務機制,主動加強與京津兩市的溝通協商,對接京津制度安排和服務水平,逐步縮小與京津公共服務的差距,大力推進京津冀公共服務的同城化建設。要充分發揮三地的各自優勢,按照優勢互補、共贏發展的原則,全面推進區域一體化,打造交通、產業、城鎮、生態、社會一體化的新首都經濟圈。首先交通體系建設先行。發展大交通,強化城市間的空間網絡聯系,實施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應統一部署區域內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包括鐵路、公路、空港、軌道交通等的綜合交通體系。其次推進區域內產業的轉移、集聚、鏈接、融合,促進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做大做強優勢產業鏈條與集群,實現區域的共同發展。最后要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加快推進大都市周邊的新城開發與中小城市建設,將其建設成為生態、科技、宜居宜業的新興城市。
做好協同發展這篇大文章,不僅有利于河北承接北京產業轉移,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有利于其接受首都要素外溢,重塑經濟增長源泉;更有利于其借助各方力量,統籌抓好生態環境建設。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在協同發展上不可操之過急。協同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現在各個地方都急著搶占先機,到北京“淘寶”,生怕行動慢了吃虧,這種急躁情緒務必克服。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協同發展很多事情只能是水到渠成。就河北的區位優勢而言,只要我們鉚足勁,把生態環境搞好了,把發展環境抓好了,把基礎設施建好了,就不愁客商不來、項目不來。因此,河北既要主動對接,又要有序對接,統籌協調地做好協同發展的各項工作:
一是優化空間布局。京津冀一體化,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是前提條件。如果沒有準確的定位和分工,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就會成為一團理不清的亂麻。這當中既要強調著力加強頂層設計,同時三地也要著力加大對協同發展的推動,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行進,以便形成合力。當前,河北已經出臺了相關規劃,要求保定、廊坊要充分發揮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區生態建設的功能,全面提升石家莊、唐山副中心城市功能,在唐山實施戰略重點向曹妃甸港區和京唐港區戰略轉移。
二是完善交通體系。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交通體系建設是重要基礎。要著眼于提高京津冀區域的交通效率,加快建設京保、承津、京張、京唐、石津客運專線,推進北京“大外環”等高速公路路網、配合北京建第二機場,發展民用機場建設,擴大港口群建設力度,打造新絲綢之路出海口,用輕軌和地鐵等公共交通使周邊地區形成“半小時生活圈”,形成京津冀最為便捷的交通體系。
三是促進產業融合。區域協調發展,產業融合是基礎條件。京津冀作為世界級的城市群,必須以強大和完備的產業體系做支撐。河北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產業基礎設施條件良好,與京津協作有著天時地利的獨特優勢,抓住機遇,借勢而上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應借助這個優勢,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和要素外溢,結合新的發展和科技創新,大力調整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傳統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構建京津冀區域綠色、低碳、循環性的現代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