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中國民意由于受到各種復雜因素和利益的影響,呈現出變化多端、游移不定的狀態。外資進入中國,中國資本和勞務出口增加,西方國家經濟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對中國的啟發,社會思潮和思想文化理論通過教育、出版、影視和互聯網無孔不入地滲透中國,浸潤著普通民眾的頭腦,從而改變著民眾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學術活動方式,使中國民意的形成機制和價值評價標準發生著不小的變化。
最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中央政府推出許多新的頂層設計,作出不少新的制度安排,提出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舉措,使廣大民眾抱有新的期待和新的訴求。這種情況下,民意的變化和流動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
一系列民意測驗的結果表明,一年多來中國民意正朝著充滿希望、充滿期待、調動正能量、上下一股勁的方向發展、延伸、變動。今天人們看到的“民意中國”,比過去任何時候都燦爛、高昂、務實、可行。
民意既有穩定的一面,又有流動的一面。今天中國的民意,穩定的一面有所減少,流動的一面不斷強化。這給我們的中國民意研究和民意中國的構建提出了新的使命,增添了新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