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三產融合”求解農業轉型升級

2014-08-26 14:27 來源:農民日報  我有話說
2014-08-26 14:27:28來源:農民日報作者:責任編輯:李貝

  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實現“三產融合”,轉型發展,是許多地方的夢想。但如何將農業與休閑觀光,與生態涵養、文化創意相結合,形成互促互動的新型業態?“三產融合”需要什么樣的條件,方法何在?突破口在哪?

  最近,記者在浙江的余杭和上虞采訪,發現兩地的探索實踐頗具借鑒意義。其中余杭的做法是制定政策,培育經營主體;上虞的思路是打造品牌,提供公共服務。最后殊途同歸,兩地農業面貌煥然一新。

  余杭:一個政策激活一種業態

  今年正月初八,機關單位上班第一天,杭州市余杭區副區長李紅良來到閑林街道考察胡家嶺農業文化創意園區。根據業主“浙江道地”的規劃,這個占地千余畝的丘陵,將建成以鮮花和音樂為主題的園區,實現生產、加工和旅游休閑相結合。李紅良認為項目定位獨特,市場前景看好,讓業主抓緊時間申報建設用地指標。

  “浙江道地”在胡家嶺的投資,典型說明了政策引導的作用。5年前,業主就已瞄上這塊風水寶地,希望上馬農業休閑觀光項目,但如果沒有建設用地,要投入上億元的資金搞開發,這種潛在的風險讓他們不敢盲動。

  事實上,“道地”這種以農業為基礎,發展復合型業態的開發理念,正符合余杭農業“三產融合”發展的思路。

  區委書記徐立毅在離任履新之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在當前情況下必須拓寬思路。如果只盯著一產,勢必勞而無功。

  余杭區農業局副局長王利群認為,余杭地形地貌和農業物產豐富:地貌上有丘陵,有平原,有山區,有水鄉;農產品有徑山茶、塘棲琵琶、生態甲魚、三家村藕粉等,特別適合“三產融合”發展。

  正是基于綜合考量,余杭提出“規模化、企業化、現代化”的現代農業發展目標,要在3~5年內建設100個1000畝以上的農業園區,實現生產方式、投資主體、銷售方式的全方位改造。“農業發展的方向是現代化,但現代化需要企業化經營,需要規模化做基礎。”徐立毅在農經系統工作多年,他認為,現代化的重要指標應該是“三產融合”發展。

  為了實現目標,余杭不僅進行科學規劃布局,還專門出臺政策,給予每個千畝園區10畝左右的建設用地指標,同時給予所在村5畝左右建設用地獎勵。

  用地問題解決之后,工商業主的投資熱情被激發。閑林街道規劃了8個以休閑觀光為特色的農業園區,幾乎一夜之間全部“名花有主”。野蘆灣生態休閑農莊吳天坤原為化工企業家,投資農業后,租賃了1189畝土地,目前已投6000余萬元,但因為“臨建”無法進行抵押貸款,因此運營壓力越來越大。政府出臺新政后,他信心陡增,決定繼續擴大投資。

  目前,一大批農業園區在余杭各具特色,競相發展。其中有生產保障型、特色產業型、生態休閑型、綜合發展型等。在余杭,農業和文化創意,農業和生態旅游,農業和休閑觀光之間的界限正在日益模糊,產業越來越趨向融合發展。

  記者采訪發現,余杭這些農業休閑觀光項目因為特色鮮明,深受城里人喜愛,最重要的是,基本都由工商業主投資,企業化經營,經濟效益可觀。流出土地的農戶、經營的業主,以及到企業打工的農民皆大歡喜。

[責任編輯:李貝]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