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農業轉型的方向
余杭和上虞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所做的實踐,在浙江省農業廳總農藝師王建躍看來,具有重要意義。他認為,農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但怎么轉,轉到哪里去,是必須回答的問題。像浙江這樣人多地少、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以農業為基礎,發展休閑觀光,實現“三產融合”,應當成為農業轉型的方向。
至于如何轉型,王建躍認為,應該根據各地實際情況有所突破:
余杭毗鄰大城市,有大量潛在的消費者;同時環境優美,物產豐富,“三產融合”發展條件可謂得天獨厚。對工商業主而言,這是投資農業不可多得的寶地。但是,農業投資回收慢、效益低、風險大,尤其是當前,流轉土地無法抵押貸款,設施用房又沒有法律保障,導致工商業主瞻前顧后,顧慮重重。因此,余杭出臺建設用地政策可謂最大的利好,是激發工商業主投資農業,實現“三產融合”發展的“定海神針”。
上虞生態環境一流,農產品豐富,一年四季水果不斷,但沒有大城市作依托,沒有工商資本的溢出效應,果農大多是“一畝三分地”的小農,缺乏組織,缺乏營銷手段;與此同時,水果是時令性經濟作物,難以運輸,容易腐爛,一不小心,果農往往遭受重創。在此背景下,上虞整合資源,精心組織,統一創建“四季仙果之旅”品牌,以旅促農,以農帶旅,可謂抓住了“三產融合”發展的“牛鼻子”。
王建躍認為,兩條道路各有千秋,各有所適。余杭的做法市場化傾向明顯,通過政策激發工商業主的投資熱情,達到“企業化、規?;F代化”的目標。所要注意的是,必須引導企業和農戶進行有效的利益聯結,讓農民享受更多的來自“三產融合”的利益;上虞的做法凸顯了行政的力量,對農民增收具有十分直接、十分明顯的作用。但必須注意培養主體,發揮主體的經營積極性,為“三產融合”發展注入持久的動力。(記者 蔣文龍 通訊員 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