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壺里的風暴?
蘇格蘭公投的時間表確定之后并未在英國國內和國際社會引發軒然大波。由于支持“聯合”的民意支持率一度遙遙領先,英國分裂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英國國內和國際輿論似乎并不擔憂。《金融時報》甚至洋洋自得地寫道,英政府同意蘇格蘭進行公投,與存在相似分裂勢力的西班牙、加拿大甚至比利時等歐洲國家政府態度完全不同,恰好說明其政治的開明、民主、寬容,證明聯合王國的牢不可破。《經濟學人》也把握了英格蘭人對蘇格蘭“得寸進尺”的牢騷滿腹。2012年4月的一期以蘇格蘭地圖為封面,標題為“Skintland”(不毛之地),譏諷蘇格蘭獨立相當于經濟自殺。各利益攸關的外國政府的表態也表明其對蘇格蘭不會獨立充滿信心。
然而,隨著公投動員的進行,形勢已悄然變化。盡管“聯合”的支持率仍然高于“獨立”,但結果不再毫無懸念。兩年多來,“聯合”和“獨立”的民意支持率差距已從20%縮小到7%,甚至一度逼近5%。這顯示蘇格蘭獨立運動的確有民意基礎和活動能量。“聯合”取得壓倒性勝利幾乎不可能,“獨立”仍有可能意外勝出。《經濟學人》雜志也嗅到了風向的轉變,2014年4月的一期雜志封面文章為《不要這樣離開我們:蘇格蘭為什么應該留在英國》,言辭懇切,大打感情牌。公投結果一旦支持獨立,英國不僅將失去八分之一的人口和十分之一的GDP,95%的油田和60%的氣田,其核能力也面臨不確定因素。英國全部核基地都位于蘇格蘭,而蘇格蘭民族黨的反核立場十分堅定,早已表明獨立后要盡快逐出英國核武器。如果蘇格蘭不給英國充足的時間尋找替代場所,英國甚至將不得不自動放棄核能力。同時,如果英國在2016年舉行關于歐盟的公投,由于失去了相對親歐盟的蘇格蘭選民,英國脫歐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上述影響的疊加將嚴重損害英國的世界地位,動搖其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合法性,改變西方的力量格局。
英國政府能獲得的最好結果就是“險勝”。這儼然已不是什么好消息。支持獨立的人數之多本身就說明蘇格蘭民族黨追求獨立的目標仍有合法性,下一次公投隨時可能在條件成熟時發生。就算暫時保住了聯合王國,不用著急搬遷核基地和分割財產,聯合王國的永久持續性也被打上問號,聲譽已經受損。
總之,無論結果如何,蘇格蘭獨立公投都不是茶壺里的風暴。近年來,英國政壇右翼黨派勢力上升、疑歐情緒加重加上蘇格蘭獨立公投,都說明英國政治和社會正在經歷不同尋常的深刻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