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取國學之精神以治今世

2014-09-05 09:46 來源:中國教育報  我有話說
2014-09-05 09:46:53來源:中國教育報作者:責任編輯:蔣正翔

  作者: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余來明

  21世紀,“國學”又成了國人聚焦的中心,令時賢備感振奮。其間雖不免雜陳濫竽充數之聲,亦足可激起國人重新正視傳統文化的熱情。

  “國學”之于今人雖是“傳統”,是“舊”,但縱觀其生成、發展,均有特定歷史語境,均是針對當時歷史實際而發,凝聚著前賢“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許多貫穿于中國文化元典的精神,在當代文化構建和文明建設中仍具有現實意義。以西方為師,既領受了西方現代化帶來的種種實利,也滋生了各種現代文明帶來的弊端。其中既有現代工業文明原發產生的弊病,也有中西交匯中出現不適留下的后遺癥。以往棄除傳統以容納西方的做法,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中華傳統文明的許多優秀價值理念,在現時背景下正可為建構新時期文明形態發揮作用。

  以儒家而論,現世關懷歷千年而不變。《論語》二十余篇,全在成人與立己。其中如“仁愛”“親隱”“義利”“理欲”“榮辱”“廉恥”等觀念,仍適用于今日。漢唐經學,雖不乏贅言,雜陳謬見,但各自于解經之中貫注了社會理想和治世觀念。宋明理學與陸王心學,立論看似對立,實則都志在建構一種適用于日常的倫理與道德,其中的許多精義之論,若能在當代語境中予以合理闡發和弘揚,對社會倫理和公共道德建設仍有啟示作用。當下講習國學,此為其中一大關鍵。今日治儒家的學者,尤應注重其在現實中的適用價值。

  即便是道家哲思,表面上看起來雖然主張閑適與無為,骨子里也包含著現世關懷和時代憂患意識。老子為柱下史數十年,最后寫成的《道德經》,并非發為空言的玄想,只是與孔子采取了不同的言說方式。短短五千余言,“圣人”之說凡數十見,可見其并非“絕圣棄智”,只是要另造一種“圣人”,傳達另一種“智慧”。老莊哲思要傳遞的是一種不同于儒家的人生態度。儒道相濟,進退之間,方能體悟人生真諦,創造和諧氛圍。

  釋家之說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則是植根于本土的意識與觀念。來世之說固不可信,然則若能因此教人為善,斷卻多少欲念妄想,亦多能造福蒼生,安定社會。

  中國傳統的史家著述,更是注重以古鑒今、識往知來。司馬遷撰《史記》,“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司馬光編《資治通鑒》,意在參資時事,借鏡治政。

  當下講習國學,研精舊典固然必不可少,開掘新義以為今世之用不可或缺。而國學要真正實現對當下精神價值建構的資借,當切入日常生活,不急一日之功,潛移默運,方能收效于百年之后,真正繪出中華民族復興的盛世宏圖。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