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建波
西方國家常從它們的國際秩序及其全球利益出發,認為中國作為一個崛起的大國未能承擔應有的國際責任,并對中國提出了種種批評和指責。毫無疑問,中國應該根據自身經濟的不斷發展而不斷增加對世界的貢獻,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但在對誰負責、如何負責以及負多大責任等問題上,仍需要根據自身能力、國家利益及國際社會大多數人的需要來確定。
“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是當前中國較為恰當的身份定位
探討中國的國際責任,離不開對中國國家身份的界定。
首先,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從人均經濟份額、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以及其他社會綜合發展指標來看,中國在相當長時期里仍只能算作發展中國家,更何況中國還有幅員遼闊且經濟仍十分落后的中西部地區,以及按聯合國標準還有超過1億的貧困人口。如果把中國與美歐發達國家進行對比,不難發現,中國離發達國家都還有很大距離,中國還是一個真正的發展中國家。正如外交部王毅部長所提醒的那樣:“我們清醒地意識到,發展不平衡仍然是中國的基本國情,發展中大國仍然是中國的基本定位。中國還并非富國強國,要讓13億中國老百姓真正過上幸福生活,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同時,中國也要自信地認為,中國是一個大國。無論是中國的經濟總量、人口規模、外匯儲備,還是不斷增長的對外貿易和投資,都表明中國并非一個普通的發展中國家。而且,國際社會對一個國家是否是大國的評價,并不完全取決于該國的人均經濟水平,而更多地看其經濟總量及其總體的國際影響力。這也是為何中國一再宣稱自己是發展中國家,而國際社會總以為中國應該承擔更大責任的重要原因所在。
因此,在自身國力不斷發展的基礎上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也是一個發展中大國所應盡的國際責任。而且,坦誠地承認自身的大國地位及國際責任,也有助于中國從更高層面上運籌外交大局并增進自身利益與話語權,也有助于培育國人成熟的大國心態,從而更好地引導和改善國內輿論環境以支持中國奉行更加積極進取的外交政策。中國外交需要注重維護并增進自身利益,同時也需要在自身國力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承擔應有的國際責任,體現出國家利益與國際責任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