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報業集團高級編輯 呂怡然
【核心觀點】最要緊的恐怕還是要切實引以為戒,那些在有悖法規的“潛規則”里繼續“潛泳”者須立馬上岸,金盆洗手,絕不再當“價值毀滅者”;而更多的同行則須從中學會認知正確的新聞觀,踐行核心價值觀,選擇無悔的新聞人生
價值觀扭曲是造成新聞敲詐案的本質根源
21世紀網特大新聞敲詐案曝光之后,人們在震驚、痛惜之余,再次審視新聞職業倫理的現狀,省思新聞工作者道德素養的缺陷。從“有償新聞”到“有償不聞”,再到21世紀網的“有償沉默”;從傳統媒體約定俗成的“潛規則”到新興媒體、專業媒體通行的“行業新規”;從滿懷職業理想,立志“鐵肩擔道義”的新聞人,到踐踏底線違紀違法的犯罪嫌疑人……個中辛酸幾多嘆息幾何?其緣由中或許有若干意外,若干偶爾,若干體制機制的客觀弊端使然,但無論如何,傳媒觀新聞觀的變形,世界觀價值觀的扭曲,是其內在的本質的根源。及至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之后,涉嫌犯罪的21世紀網總裁劉冬才這樣懺悔道:“媒體作為一種公權力,如果使用它的人心懷不端,造成的危害將無法想象。長此以往,我們不僅不會成為社會進步的推動者,相反會成為價值毀滅者。”倘若早幾年就如此覺醒,迷途知返,何至于在邪道上走得那么遠?不過,他的痛悔可說是點擊了要害。
商業、市場,始終是需要大眾傳媒直面的一道道坎,是新聞難以回避的現實矛盾。在傳媒業發達的西方,“新聞是一樁大生意”的觀點可以大言不慚,直言不諱。早就有人對“新聞市場”做過犀利的剖析,如《泰晤士報》專欄作家西蒙·詹金斯便這樣寫道:“由于報紙已經完全臣服于市場的競爭,所以大多數的制約被董事會拋到了九霄云外。新聞夾雜著流言蜚語,爭斗歪曲了報道,毫無個性的、捏造的和卑鄙的詞語到處充斥,這種瘋狂以自己的方式吞噬著一切。對犧牲者而言,記者就是一群對他們緊追不舍地施行私刑的暴徒。”可謂是對“完全臣服于市場的競爭”的新聞業一幅纖毫畢現的素描。
新聞實踐必須蘊含倫理的考量和道德的評判
即便如此,總有一代又一代有良知的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市場”上自覺地捍衛新聞倫理、職業操守,踐行新聞人共同的行為準則和主流價值觀。誠如英國新聞學者卡倫·桑德斯在《道德與新聞》一書中指出的:“如同人類的其他實踐活動一樣,有關價值、原則和是與非的問題是新聞工作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記者要按道德原則來證明自己所做出的決定和實施的行為是合理的。他們探討‘公眾的知情權’,以‘大眾的興趣’報道新聞,‘給予受眾想要知道的信息’,并告知‘具體新聞事件’的重要性。”顯然,新聞實踐必須蘊含倫理的考量和道德的評判。傳媒觀、新聞價值觀是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有機構成之一,每一個新聞行為事實上正是這樣或那樣價值觀的不同反映。鑒于價值觀有形無形地導引和掣肘著新聞業的運作,大多國家都有對新聞工作他律或自律的成文或不成文的規范,且有些規定非常詳實,也很形象,如美國報業曾有一項“禁令”寫道:“記者不得從報道所涉及的人那里收受任何饋贈——不管是蘇格蘭威士忌、外出度假、鋼筆,還是晚餐。記者甚至都不應試圖去區分這是禮物還是賄賂。把所有的東西送回去,并禮貌地向他說謝謝。”是非界限明晰,規矩明白無誤。
至于我們國家,在新聞工作的他律和自律方面,早已同世界接軌。這些年來,一項又一項接續進行的教育實踐和專項治理行動,更是三番五次地向新聞從業的亂象開刀。一輪輪整飭有償新聞、打擊新聞欺詐等活動,鮮明地表達了新聞工作者的原則立場;近來各地新聞業界響應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倡議所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尤其表明了維護傳媒公信力的堅定態度。
“有錢就沒聲音”是將公權力變為私家“財產權”
毫無疑義,21世紀網的所作所為,冒天下新聞業之大不韙,全然罔顧基本的倫理規范,肆意踩踏職業行為的底線。實質上,他們的胡作非為,是擅自以人民授予傳媒的報道權、話語權為籌碼去換取一己私利,是以自甘放棄監督權、批評權而“緘口不語”地侵犯了公眾的知情權,是以大眾傳媒經年累月鍛造、積淀的權威性公信力拱手相讓于唯利是圖的貪欲,也是以無法估量的慘痛代價摧毀了本應認真恪守的核心價值觀。美國有一位學者曾尖銳地道破類似的伎倆:“例如媒體會阻斷某些信息或聲音,這樣做并不是出于鼓勵不同聲音存在的言論自由,事實上常常宣稱的新聞自由不過是一種財產權,可以概括為‘沒錢就沒聲音’這一原則。”21世紀網貌似反其道而行之,實行的是“有錢就沒聲音”,其本質則是如出一轍,將公權力演變為私家的“財產權”,可鄙可恥地兌現了他們的“沉默是金”。
據說,時至今日仍有人為21世紀網“抱屈喊冤”,這固然是因為按他們看來,巧取豪奪式的敲詐勒索和“有償沉默”式的斂財法是眼下并非“潛”得很深的“潛規則”,21世紀網不過是正好撞到了“槍口”上。這樣的說法或許不無依據,也恰恰表明須繼續追擊大案要案,但就多數傳媒而言,最要緊的恐怕還是要切實引以為戒,那些在有悖法規的“潛規則”里繼續“潛泳”者須立馬上岸,金盆洗手,絕不再當“價值毀滅者”;而更多的同行則須從中學會認知正確的新聞觀,踐行核心價值觀,選擇無悔的新聞人生。前幾天的教師節里,一代名師的楷模于漪老師感慨道:“人一輩子都活在價值取向當中,價值觀所衡量不僅是物質價值,更是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她說,選擇了教師的職業就是選擇了高尚。借用于老師的話,是否可以說:選擇了記者的職業就是選擇了高尚。一旦作出抉擇,就務必秉持自己的價值取向,固本培元,矢志不渝,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捍衛者。不然,干脆請趁早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