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趙子忠:媒體融合與兩個輿論場

2014-09-29 11:21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我有話說
2014-09-29 11:21:27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作者:責任編輯:蔣正翔

  作者: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教授 趙子忠

  1998 年,原新華社總編輯南振中在新華社工作會議中首次提出了 “兩個輿論場”概念,認為在現實生活中,存在一個老百姓的“口頭輿論場”和一個新聞媒體著力營造的輿論場,即主流媒體輿論場。從這個概念出發,傳媒業界和學術界都進對該現象行了廣泛的探討。

  輿論的表達方式是符號,包括文字、聲音、圖像等,而承載符號的是媒介,因此媒介的進步和變遷,也使得輿論的形式有所變化。就當下中國的輿論環境而言,“主流媒體輿論場”是由黨報、國家通訊社、國家電視臺等傳統大眾媒體組成,宣傳主流文化和價值觀,維護社會和諧,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方式;而“民間輿論場”則從過去的依托口口相傳發展到依靠于互聯網,隨著以論壇社區、微博、微信等社會化媒體的興起,這些平臺成為民眾意見的匯聚地,是一種由分散到聚合的方式。

  從本質上說,這兩個輿論場并不是一對矛盾體,而應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構成一個完整的社會輿論場。而當下的失衡和對立,應歸因于兩個輿論場的割裂。

  在我國,“主流媒體輿論場”所使用的媒介基本上是傳統大眾媒體,其新聞議程的設置和輿論的偏向都控制在其把關人手里,整個傳播模式是單向的,作為受眾的普通大眾缺乏反饋的機會;另外,在這個輿論場中所考量的是宏觀的社會效應,傳遞的是主流文化和核心價值觀,服務于最廣大的人民,因而可能忽視人民群眾所關心的具體的議題。而在“民間輿論場”中,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則是雙向的通道、多對多的傳播,傳播者和受眾互為主客體,實現“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傳播參與者有了更強的傳播能力;更重要的是,新型的社交媒體具有把分散的人群重聚起來的強大能力,因而在其日常生活中某一個具體的問題就會被放大出來,形成較大的輿論影響力。“民間輿論場”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盲目從眾、蓄意造謠、煽動、傳播低俗信息等,這需要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約束。

  我們可以看出,造成兩個輿論場割裂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分割,兩種類型的媒體,進一步強化了兩個輿論場的割裂,造成了不同的傳播方式和傳播形態,因此,那么推動兩個輿論場的融合,成為一個主流的輿論場,是媒體融合的戰略任務。

  兩個輿論場融合,是黨和政府貫徹人民群眾路線的要求,也是營造良好輿論環境的需要。兩個輿論場的融合,這是與媒體融合的戰略任務。兩個輿論場的融合主要體現在這幾個具體的方面:一,議題的融合,“民間輿論場”的焦點議題成為 “主流輿論場”中的議題,如互聯網上的熱門話題在黨報、國家電視臺等媒體上進行深入探討和傳播,人民群眾所關心的具體問題在官方媒體中得以解釋和回答;二,“主流媒體輿論場”主動擁抱“民間輿論場”,如政府部門、黨報、國家電視臺等在社交媒體上開設公眾賬號,與公眾進行交流互動,服務人民;三、“主流媒體輿論場”打造自己的“民間輿論場”,如人民網建立社區論壇和人民網微博,央視網建立央視微博等,人民大眾可以在官方新媒體平臺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習總書記指出“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兒重點就應該在哪兒”。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民間輿論場”是匯聚很多新媒體受眾,傳播的內容是豐富多樣的,也是龐雜繁蕪的,在充分表達人民群眾意見的同時,也不免會具有盲目性、從眾心理等不合理的成分。打通兩個輿論場也是解決這種現實的需要,無論是“主流媒體輿論場”還是“民間輿論場”,都需要傳播“正能量”,即當下核心文化價值觀,這是一個社會的根本問題,“人民有了信仰,國家才有力量”。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是打通兩個輿論場的重要途徑。隨著黨和國家關于媒體融合具體政策和主要舉措的落實,相應的也會促進兩個輿論場的融合進程。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