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經濟更具生命力
胡鞍鋼表示,混合所有制經濟是符合中國基本國情、適應發展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特征。從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這一設想以來,已經逐步發展成型,逐步發展成熟。這既不同于西方自由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私有制,也不同于傳統社會主義國家的公有制。這絕非我們的主觀選擇,而是客觀實踐的結果。混合所有制經濟總是比單一的某一種所有制經濟更具有現實性和生命力。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中國在探索和建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歷史過程中,先是建立了“公私兼顧”的混合的新民主主義經濟,接著推行國有化、集體化,取消了私有經濟,建立了公有經濟;改革開放之后,恢復了私有經濟,堅持公有經濟,形成了特有的“公私兼顧”的混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歷了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誠如這一歷史軌跡所揭示的規律,就是經過否定之否定,事物運動就表現為一個周期,在更高的階段上重復舊的階段的某些特征,由此構成事物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進的發展過程,體現出事物發展的曲折性。
胡鞍鋼認為,未來中國混合經濟發展將再上一個大臺階?!稕Q定》的第二部分“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導言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
要實現國營民營“兩條腿走路”,重要的舉措就是實現《決定》提出的“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通過交叉持股的方式,實現“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本質是實現不同所有制經濟的無差別化,消除經濟所有制之間的藩籬,使所有人都公平地參與到市場競爭中來。
胡鞍鋼表示,中國社會所具有的差異性、多樣性、多元化基本特征,決定了混合型的經濟結構是最符合中國國情的所有制結構。由于城鄉、地區和部門間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必然需要最適合不同個體的經濟形式。
不同類型的經濟成分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形成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實踐表明,兩者的關系并非相互對立、此消彼長,而是相互促進、協同發展。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國有企業屬于資源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科技密集型、人才密集型企業,它們的核心任務就是要與世界500強企業和世界2000強企業開展激烈的競爭,不僅要在其中占一席之地,而且要迅速崛起,占據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科技創新制高點,還要成為幾百個行業中的領軍企業,帶頭“走出去”,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
國有企業關鍵是“改革”
“實際上,中國國有企業的所有制特征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出現了混合所有制特點,更準確地說國有企業是指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與以往的單一的國有獨資企業大為不同?!焙颁撜f。
根據財政部統計,全國90%的國有企業已經完成了公司制改革。在A股上市的公司中有43%是國有控股企業,還有一些國有控股企業是在境外上市。財政部決算數據顯示,合并報表中歸屬國有企業母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在80%左右。這表明,一是現在公布的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實現利潤中有20%左右不是企業集團母公司享有的;二是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程度在不斷提高,正向混合所有制方向邁進。
目前,中央企業及其子企業引入非公資本形成混合所有制企業,已經占到總企業戶數的52%。2005年—2012年,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市場發行的可轉債,引入民間投資累計達638項,數額累計15146億元。截止到2012年底,中央企業及其子企業控股的上市公司總共是378家,上市公司中非國有股權的比例已經超過53%。此外,中央企業,除了由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113家中央企業之外,還包括以下3類企業:一是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中國煙草總公司,目前由財政部履行出資人代表職責或國有資產監管職責;二是轉企改制后的中央文化團體,由財政部履行出資人代表職能,共有109家;三是一些隸屬于中央部門的企業,因與部門履行職責密切相關而尚未脫鉤,共有6200多戶。目前,中央管理的金融類國有企業有43家,包括工、農、中、建等國有商業銀行,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以及其他國有證券、保險等非銀行金融機構。中央金融企業也屬于中央企業。
未來國有企業如何實現混合所有制企業?對此,國務院國資委根據《決定》的主要精神提出了初步設想,主要有4種形式:其一,涉及國家安全的少數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可以采用國有獨資形式。其二,涉及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國有企業,可保持國有絕對控股。其三,涉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等行業的重要國有企業,可保持國有相對控股。其四,國有資本不需要控制并可以由社會資本控股的國有企業,可采取國有參股形式或者可以全部退出。國資委鼓勵具有資金、技術、管理優勢的戰略投資者以及社?;?、保險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在經過股權多元化改革后,國有企業將出現4種情況:一是部分國企將成為整體上市的公眾公司;二是部分國企將成為非上市的混合所有制企業;三是國企的下屬子企業全部完成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后,具備條件的可改建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四是承擔國家安全保障任務的少數國企將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正是通過優化國有企業的股權結構,中國是可以創新構建和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還可以通過產品和服務、行業和產業的連帶性、關聯性和外溢性,實現“以大(企業)帶(動)小(企業)”,“以國(有企業)帶(動)非國(有企業)”,形成獨特的企業鏈、行業鏈和產業鏈。
胡鞍鋼認為,對于國有企業,通過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資本為抓手,明確國企的功能和作用,使國有資本更加靈活地“服務于國家戰略目標,更多地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提供公共服務、發展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產業、保護生態環境、支持科技進步、保障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