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權利是下一階段人權發展的重點
——專訪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國際關系研究室主任李云龍教授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5日在位于羅馬的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發表題為《依托家庭經營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演講。李克強在演講中指出,人人有飯吃,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權利,是一切人權的基礎。為什么人人有飯吃是最基本的人權?現在世界及中國的人權發展處于什么階段?中國人權飛速發展的原因是什么?人權與法律、公權力的關系是什么?就此,光明網記者專訪了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國際關系研究室主任李云龍。
要點摘錄:
●當代世界人權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進入了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第三代人權不單單是給個人的,而且是給集體的。在發展人權的過程中,需要實現各類人權的均衡發展,協調發展,推動人權的整體進步。
●當今中國公眾可以對各種問題進行廣泛討論,也可以對政府政策提出批評。中國今天的人權狀況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好的。
●每一時代,政府想了解一切控制一切的欲望都是一樣的。用制度來平衡政府控制一切的手段至關重要。人權與公權力有一定程度緊張關系,法律起著平衡二者之間關系的作用。
●中國人權具有“趕超”性質,并不是自動發展的,并不單純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而是中國政府在推進國家現代化過程中主動選擇的結果。我國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經濟社會權利發展已經取得很大進步,下一階段的人權發展要更加重視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
●人權作為國際合作的事項,不單純是一國國內的事情,有時候需要進行國際合作。但只有當聯合國判定某個國家面臨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并作出國際干預的決定時,國際社會才能名正言順地進行人道主義干預。
人權就是使人活著像人的權利,活得有尊嚴和價值
光明網:您長期從事人權研究,談到人權,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政治化或者學術化的東西。如果要給人權下一個普通人聽得懂的簡單定義,您如何界定?
李云龍:理解人權很簡單,它跟每個人都密切相關。人權,也即人的權利,就是使人活著像人的權利,活得有尊嚴和價值。這是人權最簡單的概念。不管他的能力大小、地位高低、身體強弱、講什么語言,人權都會賦予他一種權利。
光明網: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每個人的權利都應該是一樣,為什么我們在談到人權的時候還強調東西方的差異,強調本國的特殊國情?
李云龍:人權包羅的范圍很廣。我們從1948年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開始講起,它有30條內容,對每個人都應該享有的權利都做了規定;人權兩公約(《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統稱“人權兩公約”,與《世界人權宣言》合稱“國際人權憲章”,是國際人權領域最重要的文書。編者注)進一步擴展了人權的范圍;后來通過的一系列聯合國人權公約,使人權范圍擴展的越來越大。
同時,人權要求給每個人同樣的待遇。有些待遇相對來說政府不需要積極作為就能實現,比如尊重個人自由,公共機關只要不隨便侵犯個人自由,不限制個人言論等,這種權利就能得到保證。但是還有些權利是需要政府積極作為來保證的,比如經濟方面的權利,最低生活保障等則需要政府去提供。而且,這種經濟方面的權利會隨著社會發展而變化。比如,政府最開始提供的幫助是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從剛開始使人人有飯吃,到提供衣服、房子、基本生活用品等家用電氣,再后來,要能夠有醫療保險,能看得起病等。
所以,人權跟每個國家的基本情況,特別是經濟發展水平是緊密聯系的,各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提供相應的保障。比如非洲國家讓每個人都吃飽飯就是很充分的人權了,但是在西方發達國家,只提供基本吃飯肯定就不行。各國情況不一樣,實現人權的方式、程度也會有差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