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巴黎經濟學院教授弗朗索瓦·布吉尼翁:
“不公平”才是問題的根源所在
布吉尼翁教授認為,不平等有很多維度,有些問題更加需要關注。最緊要的就是避免將“不平等”一代一代地沿襲下去,避免今天的收入不平等演化為明天的機會不平等。否則,將導致社會流動性降低、社會經濟失去活力。布吉尼翁教授上海講學期間,本報記者圍繞當今經濟學領域關于發展與不平等話題采訪了他。
《21世紀資本論》的成功在于在最合適的時間、最合適的地點與讀者見面
文匯報:《21世紀資本論》的出版在東西方各國引起了廣泛的爭論和熱議。作為托馬斯·皮凱蒂先生的老師,對此,您有何看法?
布吉尼翁: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我曾教授皮凱蒂入學的第一門經濟學課程。后來,作為經濟系主任,我聘用了皮凱蒂。現在作為同事,我們的辦公室相隔不遠。今天的皮凱蒂像搖滾明星一樣人盡皆知。
《21世紀資本論》是一本很好的書,搜集了大量關于歐洲財富分配的歷史數據,詳盡闡釋了西方國家進行收入分配的一些做法和嘗試,可以看出這背后作者投入了相當多的精力。個人認為,這本書的成功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最合適的時間在美國出版。2013年9月,《21世紀資本論》法語版在法國出版,這本書很受法國讀者歡迎,但是并沒有格外出色的表現。2014年1月,《21世紀資本論》英文版在美國出版,一經問世便大受追捧,連續數周雄踞亞馬遜排行榜第一名,甚至被媒體稱為“向馬克思《資本論》致敬的一部重要著作”。事實上,我并不認為會有這么多的美國人突然間對經濟學原理那么感興趣。這本書恰巧在最合適的時間、最合適的地點與讀者見面。此外,讀者喜歡《21世紀資本論》,還有一個原因是它在論述過往的同時,預言未來。另外,媒體的宣傳也為這本書的熱銷作出了不小的貢獻。2015年3月,我的新書也將在美國出版,同樣論述“不公平”問題,希望可以就更多問題進行討論。
文匯報:全球金融危機之后,社會思潮出現巨大轉折,人們陷入對于資本主義深刻的反思之中。有學者認為,“不公平”將是21世紀經濟學面臨的最重大課題之一。不公平為何愈演愈烈?
布吉尼翁:過去的20年間,我們觀察了很多國家,收入分配不平等在不斷加劇,財富更多地流向房地產行業,流向資本市場。研究了美國及七國集團其他成員國,研究了中國,研究了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我發現收入分配不平等是全球化的必然結果。全球化進程由大公司、大資本所掌控,通過在全球范圍內重新分配產品,使得資本力量進一步壯大。資本收入往往被財富分配的優先者獲得,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在很多國家,與其他分配者相較,優先者通常獲得更多財富,這也解釋了基尼系數升高的原因。
全球化為高水平勞動力可以得到更高、更合理的酬勞提供了條件,但是,某種程度上也拉大了勞動力收入的差距。今天,中國企業喜歡雇傭在美國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員工,甚至期待求職者在美國最好的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這勢必會為該求職者提供較其他求職者更高的薪酬,這就表現為一種收入不平等。事實上,這種現象隨處可見。非洲人民期待新的總統能夠為他們的生活帶來改變。新的總統則期待一位出色的財政部長能夠協助其發展經濟,這個人最好了解華爾街,了解倫敦城,了解世界銀行,了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樣的人選往往出現在華爾街或者世界銀行。通常情況下,人家接受這個職位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相匹配的酬勞,至少應該與其在紐約、倫敦拿到的薪酬相近。當這樣一個人成為盧旺達、烏干達的財政部長后,其同僚的薪資標準勢必也要相應提高。全球化刺激了世界范圍對于高素質勞動力的需求,同時,助長了收入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