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京師范大學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研究中心 王永貴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并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大力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指出,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可以說,要全面深化改革,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對外必須積極傳播好中國聲音,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為此,必須積極創新思路、手段和方法,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努力打造和構建中國特色的對外話語體系。
打造中國特色的對外話語體系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基礎。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由對內和對外話語體系構成,兩者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盡管話語具體表達方式不同,但兩者本質上是一致的,它們共同構成和展示我國“國家形象”的聲音和話語,是提升國際文化軟實力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應該看到,在當今復雜的國際背景下,精心打造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對外話語體系是重大而緊迫的時代課題。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的統一體,我們要不斷打造與我國硬實力相匹配的軟實力,而如何精心打造我們的對外話語體系則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基礎。因此,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創新方法和手段,努力打造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和中國風格的對外話語體系。
第一,努力傳播當代中國的價值觀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所謂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念,它代表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打造中國話語體系的核心和本質。我國已經成功探索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績,改革開放的歷史和實踐雄辯地證明,我們的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成功的,我們的價值觀念具有世界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講好中國故事,事半功倍”。所以,要加強提煉和闡釋,拓展對外傳播平臺和載體,把我們的中國夢、和平發展道路、核心價值觀,以及中國奇跡的經驗等當代中國的價值觀念貫穿于國際交流和傳播的方方面面。特別是要發揮好新興媒體的作用,增強中國對外話語和價值觀念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不斷提升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魅力和影響力。
第二,不斷提高中國的國際話語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國際話語權作為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看一個國家對外話語體系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提高我國的國際話語權是打造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關鍵所在。事實上,在當今思想文化激蕩的復雜背景下,能否擁有國際話語權,固然與其經濟、軍事的影響力有關,但更主要取決于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和話語體系能否正確回答當今世界性時代課題,從而有力推動人類發展進步。可以說,在當今世界,誰掌握了國際話語權,誰就能在復雜的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和競爭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獨特的價值和內在優勢,我們不僅要“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更主要的是“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把中國科學的思想體系和價值觀通過內容調整、表達形式創新、傳播方法手段的與時俱進等,轉化為國外受眾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話語,努力實現“中國立場、國際表達”,不斷增強“中國故事”和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感染力和解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