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導讀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第一次出現,“黨的領導”出現的次數空前之多,如火如荼的“反腐”卻只出現了一次,巡回法庭是干什么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有太多超前亮點,瞭望智庫在此一一為您解釋清楚。
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四中全會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出席此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199人,候補中央委員164人。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十八屆四中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馬建堂(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作安(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毛萬春(陜西省委組織部部長)為中央委員會委員。
全會確認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給予李東生、蔣潔敏、楊金山、王永春、李春城、萬慶良開除黨籍的處分。其中,李東生、蔣潔敏、楊金山原為中央委員,其余3人原為候補中央委員。
解讀一:指導思想由“三”變“四”和黨的領導
全會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解讀:四中全會公報最大的變化,是在指導思想的表述上。對于中國政治而言,指導思想的變化往往透露出重大信號。比如何時不再在會議文件中提“毛澤東思想”,何時寫入“三個代表”,都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節點,標志著最高領導人建構意識形態的戰略意圖。
此次公報與去年三中全會公報相較,指導思想的表述上,在“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之后,加上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指導思想由“三”變“四”。這是中共最高規格會議文件中首度將“習的講話精神”與已經載入黨章作為中共指導思想的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相并列。
這一變化表明,現任最高領導人的思想體系已經納入到最高意識形態理論體系之中。更引人注意的是,至今高層沒有表現出任何對“講話精神”進行類似“三個代表”或“科學發展觀”那樣的命名的跡象,未來會否能出現將現任領導人的姓名嵌入執政指導思想的情況(比如毛澤東思想),有待觀察。
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中,一共出現了13次“黨的領導”,而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歷次中央全會公報中從未出現過10次以上,去年的三中全會公報中只出現了5次。公報并且首度寫入“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這表明中國的法治建設旨在強化執政黨的權威,而非推行西方式的政治體制。
同時更明確地點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但卻有更大量篇幅在事實上指向了對執政黨的自我約束。
這種約束的方向有二:黨紀和國法。公報上的這句話,“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很顯然,言有盡而意無窮。如果仔細閱讀公報,可以發現,有多處文字均是在呼應這兩句話。
按照新加坡國立大學鄭永年教授的說法,改革開放以來,人們一直在爭論“黨大還是法大”的問題。我們通常說“黨紀國法”,也并不意味著黨員干部只接受黨紀的處置,而不用受國法懲治。
實際上,此前幾個月中紀委官網一直在論述一件事,那就是黨紀只會比國法更嚴。“通奸”一詞的使用,就是引據“黨紀”,而非“國法”,因為前者規定更為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