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發展為指向,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經濟下行壓力
克服經濟下行壓力,應區分產生下行壓力的長期因素和短期因素,采取相應對策和措施。在應對長期因素方面,需要正確認識現階段經濟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變化的客觀性和必然性,立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新特點,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基本規律,綜合統籌,保持定力,積極面對經濟增長速度換擋降速的現實,把握時機,加快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在應對短期(周期)波動的宏觀調控日常工作中,應把握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大方向,夯實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經濟基礎,順勢而動,有所作為,克服困難,把下行壓力轉化為實現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進一步創新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與實踐,這些理論與實踐創新是指導我們科學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有力武器。
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在新條件下系統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各種突出問題,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必須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經濟工作的各個環節,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努力實現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確定的奮斗目標和工作部署。
適應新形勢,在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面對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應看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從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形勢,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應看到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在戰略上增強信心,努力抓住機遇;在戰術上高度重視和防范各種風險,早作謀劃,未雨綢繆,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盡可能減少負面影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繼續處理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關系,深化改革,發揮優勢,創新思路,統籌兼顧,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確保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在2013年經濟形勢跌宕起伏時,我們在總結以往宏觀調控經驗的基礎上,明確提出守住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和防通脹的上限。只要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就集中精力抓住轉方式、調結構不放松,以此增強市場信心、穩定社會預期。過去一年多的實踐證明,我國宏觀調控創新的效果是十分明顯的。其一,明確了調控區間的數量界限,增強了調控政策措施的科學性、合理性、透明性以及可預期性和可操作性。其二,明確把保證就業放到更加重要更加優先的位置,只要就業水平有保障,增長的下限和物價的上限可以有一定彈性,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其三,強調將短期宏觀調控目標與中長期發展目標結合起來的政策制定原則,短期調控政策措施要圍繞長期目標來實施;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時,宏觀調控更多考慮長期目標的實現。其四,有了合理區間框架,我們在面臨經濟波動時更能保持定力、沉著應對;針對具體問題能夠綜合施策,兼顧宏觀微觀、更加注重微觀,精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有效降低政策成本,實現政策效果最大化。其五,有助于在宏觀調控中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更堅定地把應該和能夠由市場解決的問題交給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