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最了解你的人是你自己,不要遇到銷售難題就忙著一包了之,農產品營銷要遵循一般規律。新型主體首先必須認識到,隨著我國農業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市場開放度的提高,農產品特別是生產保持持續快速增長的蔬菜、水果等鮮活農產品,“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經是很久遠的事了,主動開展促銷推廣是必須的。有人在總結廣告業界的百年實踐后提出了十項原則,對新型主體也同樣適用:一是實話實說,虛假宣傳將得不償失;二是提供所有相關信息,包括產地環境、生產規程、收獲方式等,因為消費者在某種意義上購買的不只是產品,還有其承載的文化;三是好壞兩面都要說,適合哪些人群,不適合哪些人群,這應該是早已研究并考慮好的,因為這意味著市場定位及市場細分;四是多用文字,少用圖形,引人注目的主題句必須說明我們是誰,有何不同之處;五是風格簡潔,虛張聲勢的結果是“亂花漸欲迷人眼”;六是積極向上;七是注重細節,得給人家貼心的消費指導;八是尊重所有人;九是不要嘩眾取寵;十是不要滑稽做作,沒有人愿意從中去想象享受美味的感覺。
第五,品牌培育當然很重要,不要有點名氣就搞多元化,有時候給你拆臺的恰恰是自己。目前我們正處于一個開始重視農業品牌而又有很多問題需要在實踐中尋求答案的探索期。新型主體在品牌問題上應注意避免幾種不良傾向:一是不要把品牌培育和自己的日常生產經營過程割裂開來,就品牌論品牌是沒有出路的,要千方百計把自己的獨特生產加工工藝向市場品牌傳遞,賦予其品質、品位和文化內涵。二是不要自己的品牌有了點名氣就考慮多樣化、多元化,急著多培育幾個,那實際上是對品牌影響力的稀釋,要在品牌維護和張揚其影響力、挖掘其價值張力上下足功夫。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和開發自有品牌,在內涵生產和外延市場兩方面發力。三是不要把品牌保護與市場營銷過程割裂開來,要把品牌作為自己向客戶傳遞信息和回饋客戶市場意見的一個重要載體。只有經營主體和消費者在品牌培育中形成一種互動、一種默契,品牌影響力才會迸發出來。四是不要把自有品牌與區域公用品牌割裂開來,要像關心自己的“利潤表”一樣呵護區域公用品牌。要支持有關協會的發展,既要形成維護區域公用品牌形象的氛圍,更要探索建立保護區域公用品牌的機制,否則就難以破解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走高而產品價格走低的困局。
第六,營銷人才緊缺是個時代特征,不要以為懂生產懂加工就懂得營銷,舍得花錢讓自己的管理團隊有營銷能力是值得的。在新型主體發展過程中,不乏“能人經濟”,相當一部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闖蕩江湖”的農村能人逐漸打拼出了自己的事業,現在他們大多開始考慮事業的繼承和發展問題,而他們管理中最薄弱的環節往往是市場營銷。解決這個問題無外乎兩條路:一是外聘。尋求市場營銷高手加盟,這方面有成功案例,也有失敗的教訓,很重要的就是穩定性差,如何解決外聘高管的忠誠度問題,是靠價值觀認同、高薪還是股權激勵,都需要探討。另一個是自己培養。
不少成功人士都有意讓可能的接班人在基層干起,這是完全必要的。但這種“在屋檐下”的方法往往難以培養出超越上一代管理者的人才,因此還應舍得投入、給點時間,讓新生代走出去開闊視野、學習鍛煉,才有可能實現管理水平上臺階、事業在更高起點上持續發展。當然,目前大量外部資本正進入農業,他們的管理與營銷往往是前沿的,當我們自己無力爬得更高、遇到瓶頸時,考慮合作也是一條路,但必須保護好自己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