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原副校長 李君如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一系列重要講話中,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這一思想具有極其豐富的內容,對于我國新一輪改革的偉大實踐,將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中國深化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曾經困擾許多中國問題的觀察家和中國改革的實踐者。為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重要講話中,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這一思想對于我國新一輪改革的偉大實踐,將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的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具有極其豐富的內容,其主要特點表現在6個方面:
(一)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的改革思想
要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全面深化改革思想,首先要看到,這是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這一關鍵時刻提出的中國改革思想。也就是“啃硬骨頭”和“涉險灘”的改革。這里,“攻堅期”和“深水區”、“啃硬骨頭”和“涉險灘”,既是習近平總書記領導改革開放的背景,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特點。
(二)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的各項改革協同配合推進的全面改革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改革開放的一系列重要舉措及其提出的重要論述,既繼承了歷屆黨中央的改革思想,又具有新一屆黨中央的鮮明特色。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強調“全面深化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是,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社會變革,每一項改革都會對其他改革產生重要影響,每一項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協同配合。因此,他提出,改革開放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全面改革,在各項改革協同配合中推進。也就是說,“全面改革”不是線性推進的全面改革,而是各項改革協同配合推進的系統工程。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思想。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全面深化改革”是有重點的全面改革。這個重點,就是經濟體制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濟體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仍然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我們要建立的經濟體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提出這一改革的目標之日起,就碰到一個大問題,這就是政府有什么作為,市場有什么作為,怎么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肯定不適合中國國情,也不符合現代經濟發展規律。對此,黨中央明確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由此把“基礎性作用”改為“決定性作用”。換言之,就是政府不能起決定性作用。但是,政府也有政府的定位,在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上,要更好地發揮政府應該發揮的作用。當然這不僅僅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還有政府與社會的關系也要理清。我們過去的改革講政企分開,現在還要講政社分開,該給市場的給市場,該給社會的給社會,政府做它自己該做的事,這是這次全方位改革里面要把握的一大要點。
(三)“摸著石頭過河”與“加強頂層設計”辯證統一的改革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一再指出,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推進。他所說的“改革方法論”,就是要把“摸著石頭過河”與“加強頂層設計”結合起來的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摸著石頭過河,是富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摸規律,從實踐中獲得真知。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加強頂層設計要在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的基礎上來謀劃。為此,在領導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既要加強宏觀思考和頂層設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同時也要繼續鼓勵大膽試驗、大膽突破,不斷把改革開放引向深入。比如,中央決定在上海建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驗”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同時它也是宏觀的頂層設計的產物。
之所以要強調這一點,是因為認識來自實踐,對策來自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的全面深化改革思想,是在我國發展進入轉型期、改革進入攻堅期的重要歷史關頭,全面考量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新的矛盾和問題,認真總結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和最新實踐的基礎上,經過充分調研、深思熟慮提出來的。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在方法上需要進一步把“摸著石頭過河”與“加強頂層設計”結合起來,堅持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