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市民化的系統創新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即指從農村轉移到城鎮的人口,在經歷職業轉變和城鄉遷移的同時,獲得戶籍,轉換身份,平等享受城鎮居民同等的教育、就業、社保等各種福利和政治權利的過程。概括這個過程,大致包括四個方面內容:“轉移就業—身份轉換—均享服務—文化交融”。而李克強總理在會議上提出“做好農民工服務工作,有序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四大舉措,為我們指明努力方向。
一要“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為農民工市民化打好安身基礎。
首先,加快“發展服務業和中小微企業,開發適合農民工的就業崗位?!逼浯?,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制度和城鄉一體化勞動力市場,完善就業和創業服務體系。“運用財政支持、創投引導、小額擔保、貸款和貼息、生產經營場地等扶持政策,促進農民工創業。”再次,加大對農民工教育培訓力度,“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努力讓未升入普通高中、普通高校的農村應屆畢業生都能接受職業教育?!钡谒模袑嵕S護農民工勞動保障權益?!疤剿鹘⑶沸綉敝苻D金制度”;“落實農民工與城鎮職工同工同酬”;“暢通農民工勞動爭議仲裁‘綠色通道’,提高仲裁效率?!?/p>
二要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為農民工市民化破除制度壁壘。
加大對傳統戶籍制度改革力度,破除阻礙農民工市民化進程最大的制度障礙。盡快建立以人為本、科學高效、規范有序的新型戶籍制度,即以合法穩定職業和住所為主要依據的城鄉統一戶籍登記制度和居住證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擴大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努力實現2020年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及其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當然,也應讓不同需求的農民工有更多選擇,實現市民化路徑的多元化。
三要“深化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制度改革”,為農民工市民化提供公平服務。
如何盡快剝離依附在戶籍上的各種福利,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當前工作重心。而當前迫切需要為農民工市民化提供主要的基本公共服務是:“公辦義務教育學校要對農民工隨遷子女開放”;“將農民工納入社區衛生計生服務范圍”;“逐步將有意愿的農民工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將住房保障和公積金制度實施范圍逐步擴大到農民工”。
四要“加強對農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務”,為農民工市民化構建和諧家園。
為了讓農民工在城鎮“進得來、留得住、融得進”,各地政府還需進行政策創新和制度安排,為農民工融入城鎮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在讓農民工平等享受公共文化等基本服務,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同時,也注重提高農民工文化素質,使他們接受城市文明,轉變價值觀念,改變行為方式,增進與城鎮居民的彼此認同、相互接納、共同努力、構建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