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在歷史的坐標中反思工業文明

2014-11-19 09:2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我有話說
2014-11-19 09:20:12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作者:責任編輯:李貝

  作者:菏澤學院社會科學系、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曹瑞臣

  工業文明所帶來的經濟主義、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崇拜,已經給當下現代文明發展帶來嚴重困擾,資源的日益枯竭、生態危機的惡化,迫使當今的我們不得不對工業文明價值觀進行反思。

  兩個半世紀前,英國率先開啟了工業革命,走向現代工業文明社會。兩個半世紀以來,我們見證了啟蒙理性主導下的工業文明帶給人類的偉大成就和進步,也目睹了現代性價值觀自由放任下社會的扭曲。凱恩斯說,“現代資本主義……沒有多少公共精神,通常僅僅是一群有產者和逐利者的聚合體。這種欲望和價值的整個體系把為了積聚財富而巧取豪奪、又為了巧取豪奪而積聚錢財的生活奉若神明”。正是在這樣的財富觀指引下,出現了工業革命以來資本狂歡和工人苦難并存的歷史景象。

  前工業革命時代的“快樂英格蘭”

  18世紀以后英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基于兩個指標:第一,家庭可支配收入處于較高水準。牛津大學教授羅伯特·艾倫認為,前工業革命時代,英國存在一個持續的高工資經濟增長,英國工資勞動者較同期歐洲和亞洲國家相比擁有較高的生活水準。文學家丹尼爾·笛福在《完美英國商人》中這樣描述當時英國普通民眾的生活:“英國制造業工人經常可以吃肉,喝蔗糖水,而且住的還不錯,日常膳食標準很高,是那些歐洲其他國家貧困勞動者所不能達到的。”第二,日常飲食生活消費開支以及其他生活品消費狀況。18世紀以后,英國人小麥消費穩步增長。1795年通過的斯皮納姆蘭法以當年小麥價格高低對貧民家庭進行救濟,說明小麥已成為普通大眾最主要的食物。英國數理統計學家格雷戈里·金的統計表明,當時英國人數眾多的社會下層勞動者,如勞工和役工,盡管生活艱辛,但并非不堪忍受,他們吃小麥面包多于黑麥或大麥面包,每星期至少吃兩餐烤肉,當牛肉價格低于2.5便士一磅時,吃肉的次數會更多。

  18世紀到訪的外國游客曾對英國表示由衷的贊美和崇敬:磚建的村社,紅瓦屋頂,人們身著毛料衣服,足蹬皮鞋,吃的是白面包,沒有看到饑寒交迫、面黃肌瘦的人,就算是乞丐,也穿著長衣和鞋襪。

  英國人在享受物質財富的同時,也為金錢崇拜付出了沉重代價。光榮革命后的英國是一個以地主、商人利益為重,貴族、中產階級為主體的代議制政府的社會,重視商業貿易。下議院領袖威廉·皮特曾說:“一旦商貿出現危機,你就必須予以保護,否則你的國家將會完蛋。”1720年夏,英國發生資本和股票市場崩盤的“南海泡沫”事件,與同期法國的密西西比泡沫和17世紀早期荷蘭的“郁金香熱”并稱現代世界最早的三次經濟危機。“南海泡沫”反映了長期以來英國經濟的繁榮已使英國成為典型的金錢崇拜社會,全民都陷入瘋狂的股票投機和追逐財富的資本游戲中,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資本主義成長年代人性的貪婪和為金錢所奴役的畫面。

[責任編輯:李貝]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