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 ——訪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主任胡建淼教授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2014年10月20-23日,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審議并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首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召開的中央全會。
“以往黨的中央全會多數是以農業、科技、國防、工業或是黨的執政能力為主題的大會,此次以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主題,并作出專門的決議,確實是歷史上第一次。全會推出了依法治國的升級版,表明我們不再停留在法律制度的建立上,而是更加關注法律的實施和法律的遵守,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目標體系。這一目標的首次提出,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法治建設實現了從‘法律體系’到‘法治體系’的重要轉變?!眹倚姓W院法學部主任胡建淼教授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這樣表示,并圍繞“依法治國”這一主題,回答了本刊記者的提問。
中國發展觀察:“依法治國”在黨和政府的會議及文件中曾被多次提及,本次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所提到的“依法治國”,比起以前提到的“依法治國”,您認為有什么不同之處?
胡建淼:十八屆四中全會將“依法治國”作為全會的主題,并在黨的決議中作出專門的決定,確實是第一次。這個“第一次”,是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第一次”;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以來的“第一次”;是1997年黨的十五大確立依法治國為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基本方略以來的“第一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是順應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需要;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召開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豐富與創新,是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需要,是中國法治歷史上新的里程碑。
中國發展觀察:十八屆四中全會所反映的法治理論和法治精神,正如您所說是中國法治歷史的一個新的里程碑。如果用幾個關鍵詞來解讀,您會選擇哪幾個?
胡建淼: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整個設計的方案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解讀:全面、道路、體系。
“全面”,指的是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法治國具有全面性和全局性;要在國家、政府、社會、政黨,甚至包括軍隊等各個領域全面推進?!叭嫘浴北憩F在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使得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叭嫘浴备憩F在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
“道路”,指的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皥猿种袊厣鐣髁x法治道路”在學術界被提及很多次,但是以黨的正式文件被提出卻是第一次,它無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正確路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提出,強調了中國的法治道路必須走自己的道路,必須符合中國國情,必須堅持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五項基本原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體系”,指的是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有別于傳統所提及的法律體系。這表明我們不再停留在法律制度的建立上,而是更加關注法律的實施和法律的遵守。這個法治體系非常完整,包括法律規范的體系、法治的實施體系、法治的監督體系、法治的保障體系以及黨內的法規體系,甚至包括軍隊的軍事法治體系,這構成了未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目標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一目標的首次提出,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法治建設實現了從“法律體系”到“法治體系”的重要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