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生和外生動力不足
日經濟難現昔日輝煌
日本是較早實行零利率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發行國債較多的國家,但至今經濟增長依然乏力,并且通過財政手段調控經濟的空間越來越有限。而備受期待的結構改革措施,能否實現日本經濟持續增長的目標,還將取決于國內外一些因素。
從國內看,內需約占日本經濟的六成。提高消費稅助推了物價上漲,只有讓居民收入的增加趕上物價上漲幅度,才有可能持續拉動消費。日本工資水平雖然出現改善跡象,但主要惠及大企業。另外,結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進民間投資。提高消費稅后,日本民間設備投資低迷,加上近幾年日本加快海外產業轉移,給國內設備投資及實體經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從外部環境看,美國經濟復蘇勢頭趨穩,10月底宣布結束量化寬松政策,其加息預期會對日本經濟產生影響,近期日元對美元匯率明顯貶值;歐洲失業率居高不下,存在通縮風險,受烏克蘭等地緣政治影響,今年下半年經濟增長呈減速態勢;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增速普遍放緩。同時,日本海外產業轉移及現地化的進展,弱化了日元貶值對出口的刺激作用,加之日本制造業產品的出口競爭力相對下降,通過出口來拉動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增大。
綜上分析,“安倍經濟學”要想實現經濟長期增長的目標,不僅需要適時適度地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克服結構改革面臨的困難和阻力,也需要切實增加居民收入、擴大內需、改善國內投資環境、促進消費和投資的可持續增長,并靈活應對國際環境的變化,這恐怕存在一定難度。
根據日本內閣府公布的測算結果,在國內外經濟緩慢增長的情況下,2013至2022年度,日本實際GDP年均增長1.3%,消費物價指數年均上漲1.6%。而在世界經濟復蘇堅挺、“安倍經濟學”取得預期效果的情況下,日本實際GDP年均增長2%,消費物價指數年均上漲2.1%。可見,無論何種情況,日本經濟都很難再現昔日輝煌,低速增長將是一種常態,就像著名戰略家李光耀所言,日本將慢慢走向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