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國呼喚法學教育改革
何勤華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使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藍圖更加全面和完整?!稕Q定》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環節,對我國法治建設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然而,正如任何事情都是靠人來做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法治國家建設,同樣必須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人才作保障。因此,《決定》明確提出,要“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要“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這無疑為政法領域的教育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為深化法學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時對法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貫徹好《決定》的上述要求,需要做好如下三個方面工作:
第一,更加重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研究,加強中國特色法治理論教育。新中國成立后的很長一段時期,我們受到前蘇聯法律體系的影響,之后又開始大量吸收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經驗。我們的法學研究如此,我們的法學教育也是如此。法學教育的“本土化”,應該充分體現出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等內容。這次《決定》提出了一系列格言警句式的措施,如強調“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等,都是對我國傳統法治思想之精華的總結和提煉,也為法學教育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因素、構建中國特色法學教育體系提供了依據。
第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的對接?!稕Q定》提出,要“建設高素質法治專門隊伍”、“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對司法職業化、法律人才的職業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法治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法學專業畢業生、如何實現法治人才培養與現實需求的充分對接,已經成為高校面臨的重要課題。就上海一些政法大學而言,一些高校對接上海建設國際金融、國際航運中心對國際化、應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成立了國際金融法律學院和國際航運法律學院; 把握教育部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契機,通過卓越實驗班、律師班、涉外班、西部政法干警班等,深化組織管理、課程建設、教學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此推動應用型、復合式、開放性人才的培養。這是一種積極的嘗試和探索。
第三,注重法學教育的質量,夯實建設法治國家的人才基礎。作為政法教育領域的重要機構,政法大學尤其要充分認識到改革、創新法學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法學教育改革是一個全局性問題,涉及的問題多種多樣,我們要系統思考每一個階段、每一種類型、每一層面的法學教育的特點和要求,并注意吸收國內外的經驗。就法學教育整體而言,有必要進一步調整法學教育規模、結構,逐步建立和完善準入機制和退出機制,從過去追求數量擴張的辦學模式轉向提高辦學質量、以質取勝的內涵式發展模式;從學校層面而言,要根據學科、師資等實際情況,明確本科生、學術型研究生、法律碩士生不同的培養目標,建立健全相應的培養機制,不僅要使學生具備法律從業者應有的綜合素質,還要培養其從事法律職業所必備的知識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引導其樹立社會主義法治信念和社會責任感,將其培養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ㄗ髡呦等A東政法大學校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