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認識新動力,培育增長點

2014-12-15 09:21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我有話說
2014-12-15 09:21:02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作者:責任編輯:蔣正翔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系列解讀三】

  國家行政學院信息技術部主任、教授 丁文鋒

認識新動力,培育增長點

  丁文鋒,教授,經濟學博士,國家行政學院信息技術部主任,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信息化與信息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西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教育網絡聯盟理事會副理事長。長期致力于農業經濟和農村發展、區域經濟、財政金融、宏觀經濟管理等領域研究,主要著作有《農村經濟發展探索》、《宏觀經濟管理學》、《國際投資學》、《市場經濟與宏觀經濟管理》、《經濟現代化模式研究》、《中國經濟學向何處去》等10余部。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常態的論述為指導,對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長動力和新的增長點做出了重要的論述。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識新動力,培育增長點,既是經濟發展大邏輯的必然要求,也能給人以堅定的信念和諸多的啟發。

  一、認識新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經濟工作會議作出了“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的判斷,而且指出要“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根據筆者的理解和體會,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在于創新,在于全面的產業創新、消費創新和區域創新,特別是要重視向科技創新和信息化要動力。

  一是要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動力。經過近幾年投入力度加大和政策措施扶持,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初步夯實了發展基礎,開始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切實把經濟工作的著力點放到轉方式調結構上來,進一步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作用。

  二是要向大力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要動力。近幾年來,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越來越大。2015年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將達到48%左右,對穩定增長和增加就業的支撐作用將進一步提高。預計未來5年服務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還將繼續上升,到2020年將達55%左右,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

  三是要向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要動力。雖然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下降,但其仍然是拉動經濟增長中堅力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著力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四是要向消費創新和消費熱點要動力。中央關于經濟新常態9個趨勢的論述將消費需求置于首位,打破了以往投資為首的慣例,是很有意義的。在促進“三駕馬車”更均衡地拉動增長的前提下,這意味著明年消費對經濟拉動作用將進一步提升。據分析,2015年,消費對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50%左右,消費熱點會輪動延續。因此,應從改善13億多中國人物質和精神生活中尋找、發掘和引導、培育新的經濟動力。以民生作為著眼點尋找經濟發展新動力,有著十分廣闊的前景。

  五是要向區域創新發展要動力。在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大格局下,2008年以來,中西部地區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顯現,越來越成為區域增長的重要動力。2015年,隨著中央“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實施和區域政策的完善,特別是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這對于打破地區封鎖和利益藩籬、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必將促進各地區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釋放出強勁的發展動力。

  六是要特別重視向科技創新和信息化要動力。以新能源革命、新一代移動互聯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初現端倪,低成本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值得指出的是:(1)從經濟發展一般規律看,科技創新是原動力,由于科技創新進而帶來產業、消費、組織形式、管理方式等經濟、社會、政治等多方面的變化。但是,科技創新需要轉化成現實的經濟創新,需要企業家掌握科技創新成果、把握市場創新機會、進行產品創新、組織創新和管理創新。因此,創新驅動的根本在于科技創新。(2)從現代化一般規律看,經濟現代化是整個現代化的基礎和物質保障,經濟現代化又可劃分為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個先后繼起的階段。在當代,人類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發達國家是先工業化再信息化,發展中國家在工業化的不同階段就不得不接受信息化的挑戰,不得不將工業化和信息化相結合進行。但無論現代化水平和進程如何,信息化作為當代經濟現代化的主體、樞紐和平臺,不可避免地擺到了世界各國面前。在信息化時代,信息化代表了最先進的生產力,工業化需要信息化引領,城鎮化和國際化作為現代化的空間表現形式也必須以信息化作為樞紐和平臺,農業現代化也需要同信息化相融合,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也需要信息化的支撐保障和引領。(3)正因為如此,應把握信息化的歷史定位和機遇,采取得力措施,大力促進和實現“四化融合”(信息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以及同國家治理現代化、市場化、國際化的協調發展。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