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監管的推動作用。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同時,要更好發揮政府的監管作用,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推動質量提升,保障質量安全。創新監管手段,充分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加強質量風險監測、監督抽查、信用管理等,切實提高監管效率。突出監管重點,把監管力量集中到關乎民生福祉、安全穩定、國家形象的突出質量問題上,努力保障食品藥品安全、消費品安全、特種設備安全和國家安全。完善監管體系,探索建立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為核心、加強政府事中事后監管為重點的現代監管制度,不斷提升質量監管科學化水平。增強監管實效,把質量監管與質量考核、質量統計結合起來,研究建立國家質量評價發布制度,有效引導各地質量工作。
發揮共治的協同作用。社會共治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質量的有效途徑。在質量上實行社會共治,就是要改變過去單一依賴政府監管的工作模式,建立各方共同關心質量、維護質量、提高質量的新模式,形成“政府主導、企業主體、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質量治理格局。應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引導和督促企業牢固樹立“質量即生命”等理念,使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和質量主體。大力支持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開展工作,引導行業誠信自律,促進行業規范發展。加強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鼓勵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用腳投票”,加大對質量工作的宣傳力度、對質量問題的曝光力度,營造“人人重視質量、人人創造質量、人人享受質量”的濃厚氛圍。
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有關數據顯示,發達國家擁有全球90%以上的名牌。提高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亟須把品牌建設作為發展戰略,通過打造品牌來提升競爭力,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加強品牌培育。制定品牌培育規劃,加快實施品牌發展工程、品牌價值提升工程和知名品牌培育工程,推動企業從產品競爭、價格競爭向質量競爭、品牌競爭轉變。創新品牌培育機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進資本向品牌集中、技術向品牌集成、人才向品牌集合、資源向品牌集聚。發揮品牌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一個品牌帶動一個企業、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的良性發展格局。加快建立一套全球公認、科學公正的品牌評價發布制度,正確引導品牌發展。完善質量獎勵制度,鼓勵企業和個人爭創“中國質量獎”,鼓勵地方政府爭創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市和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支持企業爭創世界級品牌。
加強品牌推廣。積極發揮市場主導、企業主體作用,進一步加大品牌宣傳和推廣力度,不斷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幫助企業了解世界知名品牌現狀和發展趨勢,掌握同類品牌產品標準,努力把更多中國品牌推向國際市場。借助“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中國品牌走出去。同時,積極引進國外優秀品牌,實現“買全球賣全球”戰略目標。
加強品牌保護。實施品牌保護,是推進品牌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是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客觀需要。應綜合運用經濟、行政、法律、技術等方法手段,充分利用地理標志和原產地等保護政策,加大對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保護力度,建設有利于品牌保護的長效機制和良好環境,形成企業自我保護、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三位一體”保護格局。加大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力度,加強產品防偽技術管理,讓名牌產品暢銷無阻、假冒偽劣沒有市場,有效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