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更加注重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是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要堅持“保護”與“治理”并重,下決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首先是做到不欠新賬,逐步使透支的農業資源、環境得到休養生息。一方面,切實加大耕地、水、草原、水域灘涂等保護力度,堅決執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集約節約用地制度,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強化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加大治土治水力度,適當降低農地開發利用強度,推廣農業節本增效技術,嚴格管制濫用亂用農業投入品,凈化、修復農產品產地環境。
五要更加注重適應市場需求和資源條件,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現代農業必須是適應市場變化、滿足市場需求的產業,必須是立足資源稟賦、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的產業。要進一步優化農業區域布局,優先發展比較優勢突出的產業或產品,逐步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主導產品、支柱產業和特色品牌,著力打造大宗農產品優勢產業帶,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顯、類型多樣、競爭力強的專業村鎮。進一步優化種養業結構,引導農民以市場為導向,發展市場緊缺、適銷對路的優質特色農產品。重點是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這是優化農業結構的主要著力點。要統籌布局北方牧區、傳統農區、農牧交錯帶、南方草山草地四大片區,打通種養業協調發展的通道,形成糧飼兼顧、農牧結合的新型農業結構。進一步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一村一品,提升農業的生態價值、休閑價值和文化價值,著力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六次產業”。
六要更加注重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農業競爭力。我國農業已經處于全面開放的國際大環境、大市場中。推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也要有世界眼光,在全球化背景下謀劃農業發展戰略。要推進農業對外開放,優化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進口調控政策,適當進口國內緊缺的資源性農產品,支持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出口,實現國內外資源有效配置、國內外市場統籌利用,既保障供給,又保護產業、保護農民。要著力構建農業“走出去”政策體系,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戰略機遇,培育一批“走出去”大型農業企業,開發利用國外農業資源。
記者:應該說,推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推進這項工作的過程中,農業部將遵循哪些原則?
韓長賦:你說得沒錯。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是系統工程、長期任務,涉及面廣、政策性強,要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以科技為引領,以法治為保障,注意把握節奏和方法,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堅持市場導向,尊重經濟規律。深入研究需求特點、市場走勢,善于利用市場信息引導農業生產,善于通過市場流通鏈條帶動農業生產,善于運用市場的辦法指導和組織農業生產,防止因盲目跟風、搞“一窩蜂”,遭到市場懲罰、農民埋怨。
堅持從實際出發,發揮比較優勢。綜合考慮各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區位優勢和市場條件,加強分類研究,科學制定規劃,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少一些理想化、簡單化、片面性,提高工作的科學性和政策的針對性、實效性。
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尊重農民意愿。農民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設農業現代化的主體,中國農民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必須尊重農民的意愿和經營自主權,充分發揮他們的首創精神。政府部門重點是做好規劃引導和服務、及時總結推廣創新實踐、創造良好市場環境,切忌越俎代庖、行政命令,堅決防止一刀切、下指標、定任務。
堅持改革創新,激發內生動力。過去我國農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創新。現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正在經歷多年未有之變局,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更需要依靠改革創新。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積極推進制度創新,破除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