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當精神·戰略定力·科學方法
——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的智慧和方法概論
作者:中央黨校副教育長 韓慶祥
專家語粹
●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可以說,具有“問題意識”和“擔當精神”,真抓實干,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應對復雜的矛盾、問題的根本的精神狀態或態度。
●具有方向感和戰略定力,堅持科學的哲學方法論,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有效破解發展進程中的矛盾、難題和問題的科學方法。這里所謂的方向感和戰略定力,主要指無論東西南北風,咬定青山不放松。
●隨著“領域分離”,也會發生“力量轉移”,即由注重國家統治或政府管制的力量逐漸走向注重國家或政府中的制度力量及法治力量,注重市場中的自主力量、社會中的自治力量、公民的能力力量及其它們之間整體共治的力量。
當前,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發展進入關鍵期,各種錯綜復雜的矛盾、難題和問題交織在一起。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運籌帷幄,把運用各種智慧和方法以破解我國發展進程中的矛盾、難題和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應對復雜矛盾、問題的精神狀態:具有真正“問題意識”和“擔當精神”,真抓實干
我國“蛋糕”相對做大以后,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這一時期,鄧小平同志形象地稱之為“發展起來以后”時期,我稱之為“表達訴求、矛盾突發、攻堅克難”時期。我國民眾表達訴求日趨覺醒和增強,權利訴求、民主訴求、參與訴求和公正訴求等以及群眾維權、協商民主、網絡參與等現象在興起。
民眾表達訴求日趨覺醒和增強以后,需要合理滿足,滿足需要主觀與客觀條件。然而在客觀上,我國人均資源占有率比較低,資源配置還不夠公平;在主觀上,相應的文明素質并不很高,如多講權利、少講義務,多講利益、少講擔當,多講民主、少講法治,多講自由、少講紀律,多講自主、少講責任,多講個人利益、少講公共利益,多講索取、少講奉獻,多講表達訴求、少講合理合法,結果滿足不了民眾日趨覺醒和增強的過高訴求,進而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矛盾,即進入矛盾突發期。這是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一個令人苦惱的問題。今天仍有“碗里吃著肉、嘴里罵著娘”的現象,就是這方面的表現。亨廷頓曾指出,現代化會伴隨風險、引起不穩定。甚至有的思想家認為,在現代化發展進程中會進入“風險社會”。面對矛盾,我們一些人缺乏問題意識和擔當精神,遇著矛盾繞著走,甚至回避和掩蓋矛盾,結果使矛盾“堆成山”,積重難返,成為“難啃的硬骨頭”,進而嚴重阻礙著我國現代化發展的步伐和進程。因而,這一時期也是攻堅克難期。
在這一時期,我們黨正在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事業,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為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在此進程中,我們黨不僅要破解影響發展穩定的體制機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籬等影響中國發展命運的“命運性難題”,還要破解我們黨面臨的“四大危險”。
一般來說,領導干部從政有兩種基本思路:一是注重眼前看得見摸得著見效快的“顯績”;二是注重破解改革發展進程中面臨的矛盾和問題的“潛績”。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也注重第一種思路,但更加注重第二種思路,即敢于直面并注重破解我們前進中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具有真正的“問題意識”和“擔當精神”。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可以說,具有“問題意識”和“擔當精神”,真抓實干,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應對復雜的矛盾、問題的根本的精神狀態或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