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北廣播電視臺教育頻道總監助理 夏威
新媒體融合發展在國家層面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在媒體層面則是迎來一次難得的黃金機遇。在商業互聯網公司強力沖擊的“陣痛”、“迷茫”交織之際,國內媒體也是蠻拼的,以“自我顛覆”的勇氣開啟了新媒體融合發展之路。但是不少媒體存在路徑錯誤,缺乏戰略思考,對微信微博等商業產品過度依賴,忽視了核心利益的打造,從長遠來看不僅會錯失發展機遇,更潛在著巨大風險。新媒體融合發展是中國媒體的核心戰略任務,也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選擇清晰的發展思路極端重要。
一、傳統媒體患上“微信微博依賴癥”,其風險巨大
微信微博因為擁有海量的用戶,所以國內媒體蜂擁而至開通公眾號和微博號,以此作為融合發展、媒體轉型的捷徑通道。這種依賴癥背后,是一種目光短視和急功近利的思維。搭上微信微博等商業互聯網產品的順風車固然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流量紅利”,但也要冷靜的評估未來風險:
產品主導權旁落。微信微博的所有權屬于商業互聯網公司,命運完全掌控在他們手里。不僅游戲規則都是單方面說了算,甚至可以在不經同意的情況下修改、變更、暫停或者終止產品。商業互聯網公司會隨時根據技術創新、用戶習慣、市場份額、經營利潤等因素隨時做出市場反應。日前網易微博就悄然離場轉向LOFTER,曾經火熱的博客、BBS論壇也大多降溫,在技術和模式瞬息萬變的今天,誰能確保微信微博不會被取代?用戶總是喜新厭舊,新的產品也層出不窮,商業互聯網公司總是在不停的調整產品結構、內容、模式。如果傳統媒體都押寶到某一個互聯網產品,不僅喪失話語權、管理權、決策權,而且隨時有被“清零”、“清場”的風險。陣地都是別人的,傳統媒體何談搶占輿論新陣地?進入微信微博的媒體用戶越多,預示著未來被綁架的媒體就越多,在這種集體遷移的背后,是一種戰略失策,更是缺乏媒體擔當。構建屬于自己的黏性的用戶平臺是新媒體融合發展的重中之重,關乎生存,更關乎核心權力。
用戶大數據失守。未來是屬于用戶數據分析的時代,通過大數據可以實現深挖用戶價值、提供精準服務、創新盈利模式,大數據是中國媒體行業轉型升級發展的機遇,也是徹底改變“廣告單一支撐媒體發展”的模式。用戶數據是重要媒體資產,目前傳統媒體在微信微博上的用戶看似屬于自己,實質是屬于商業互聯網公司的。用戶所產生的大數據是媒體運營的核心利益,商業互聯網公司從未開放過后臺核心大數據,也不可能讓你分享產生的價值。從這一點來看,傳統媒體目前所為是在打醬油。以此同時,用戶大數據不但涉及個人隱私,更涉及到國家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大數據正成為是國家重要戰略資源,“棱鏡門”事件為各國敲響了警鐘。商業互聯網公司大多都有境外資本背景,收集的個人基礎數據、行為數據全部被記錄到后臺,當人數過億、足夠描述整個國家居民行為時,便具有強大的戰略價值、經濟價值和政治價值。一旦被不法之徒以及敵對勢力所利用,風險可想而知。保障用戶個人大數據和國家居民大數據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亟待加強法律的頂層設計,維護“國家居民大數據”和國家發展利益。
商業利潤被剝奪。過度依賴微信微博等互聯網產品,傳統媒體就無法建立自己的商業模式和盈利能力,鼻子被牽著走,永遠替人打工,別說能吃上肉,最后連喝湯的機會都沒有,其實這個道理很淺顯。當互聯網在中國剛開啟大幕時,披著事業身份的中國媒體并沒有識別出機會,作出有效響應,反而成為商業互聯網公司的免費內容“提供商”,拱手相讓助推其成功。歷史往往是重復上演的,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今天,許多傳統媒體熱衷“傍大款”,紛紛開“公眾號”,表面上看是擴大了影響力,事實卻往往殘酷,商業互聯網公司獲得的豐厚收益與自己沒有半毛錢關系。這種寄居式的“貧血”發展模式未來將不可持續的,必將付出了經濟上的巨大代價。經營利潤是是現代傳媒生存與發展的血液,沒有經濟上的可持續發展,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將無從談起,政策層面的支持和扶持不是長久的救命稻草。目前傳統媒體廣告增速放緩,廣告大幅流向商業互聯網公司,如果再不奮起直追,日子將更加艱難,必須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創造出新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