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世界經濟有沒有新常態?

2015-01-09 09:13 來源:文匯報  我有話說
2015-01-09 09:13:32來源:文匯報作者:責任編輯:蔣正翔

  作者:權衡 張軍 張幼文 黃仁偉

  國內的新常態概念指的是規律性的變化,有學者表示,在當下中國,新常態已大量出現。而與中國經濟休戚相關的世界經濟是否也存在一個新常態?如果有,新常態又何時到來?2014年12月30日,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2015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報告》發布的會場,報告發布人權衡研究員指出的“理解世界經濟新常態”成為與會經濟學家討論的關鍵詞。

  世界經濟尚處在舊常態向新常態的過渡階段

  權衡(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也面臨新常態。但是目前是不是已經到了世界經濟的一種新常態?我們需要正確判斷和理解世界經濟新常態。我們認為世界經濟尚處在從舊常態向新常態的過渡過程,舊常態下的世界經濟,主要是指過去一輪增長的長周期內世界經濟增長的上升階段,主要是依靠全球化資源配置、科技革命和創新、新興經濟特別是亞洲經濟發展推動的世界經濟大繁榮大發展的特征。而所謂世界新常態,是指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出現增長衰退,全球經濟進入結構性調整和再平衡的過程,經濟增長面臨去杠桿化、再平衡以及新的動力轉換,包括全球主要經濟體資產負債表重新修復等新常態下的一系列新選擇。

  顯然,目前世界經濟尚未走向新常態,或者說正處在舊常態向新常態過渡的關鍵階段。具體表現為:一是世界經濟結構面臨調整和重構,特別是全球化推動下的傳統分工體系和經濟結構將發生深刻變化,生產型經濟體(如中國、印度等)逐漸轉向擴大內需,消費型經濟體(如歐美等)逐漸實行再工業化,能源型經濟體也因為頁巖氣技術等新能源革命而發生結構性調整,世界經濟結構性調整正在進行當中;生產型經濟體、消費型經濟體和能源型經濟體的舊的分工體系和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二是世界經濟地理板塊和結構會發生新的變化,特別是隨著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原來主要由歐美日主導世界經濟增長的格局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實際上這個變化在過去10年中已經發生,只是目前新的雛形尚未形成。三是世界經濟增長動力正在面臨新的轉換,后危機時期新科技革命和新能源革命方興未艾,全球范圍內的創新驅動新發展的動力機制正在培育和形成中。四是中國經濟將繼續發揮對世界經濟復蘇增長的引領作用,從危機時期到后危機時期,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作出了重大貢獻。目前中國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和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新常態,隨著結構性調整和創新驅動的新動力的形成,中國經濟會進一步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和重大貢獻者。尤其是目前已經出現的“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都會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作出新貢獻。五是世界經濟新格局下中美經濟也會走向新常態,中美經濟新常態同樣會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力量。舊常態下的中美經濟平衡關系其實是一種“雙順差、雙逆差”式的“恐怖平衡”,金融危機打破這種恐怖平衡。目前需要中美經濟重新走向新的平衡,但是這種新的平衡不是走到原來起點上,而是需要各自調整結構以后的再平衡,即實現中國和美國各自平衡。目前這個平衡正在進行中,表現為美國現在強調消費拉動的同時,也在擴大工業化和再工業化;中國開始積極擴大內需。如果中美之間通過各自達到平衡,達到更高層次再平衡,形成中美經濟新常態,這會對世界經濟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中美經濟新常態引領世界經濟復蘇,其中重要的原因一個是美國經濟強勁復蘇,無論從科技進步、創新驅動以及增長新源泉來說,對全世界都是好事。

  新興市場經濟在經歷了超常規增長以后,會回歸到全球增長均值

  張軍(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我最近看到一篇論文,題目很有趣——回歸到均值。如果在觀察全球經濟時把視野放得很長,時間跨度放到100年、80年、60年,不管地緣政治發生什么事情,也不管短期經濟里新興經濟體一下子增長得很快,從長期來看,全球經濟都回歸到均值。全球經濟的均值是什么?按照這篇論文作者的大數據分析基本就是2%左右。

  這個話題自然地引到經濟新常態的概念。我個人傾向于認為,從長期來看,新興市場經濟在經歷了超常的增長階段以后,會慢慢回歸到全球增長的均值,但是這段時間有多長并不清楚。日本增長30年不到,平均增長5%,開始是9%,后來到5%,到2%。新加坡和中國香港也是差不多有25-30年的超常增長,到現在總體上還是高于全球經濟增長的均值,換句話說它們還在舊的常態里面,之后的趨勢當然是回歸到全球經濟增長均值。

  現在國內大家都在談論新常態,但新常態離我們還有很長的時間,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國的經濟起步是從低收入階段開始的,如果從韓國、中國臺灣的情形來看,通常會經歷超常增長,最后達到一定的階段——基本在人均GDP達到美國的50%的水平以后會慢慢減速,但是減速的時間會持續10到20年,逐步靠近全球經濟的增長均勢。中國現在的人均GDP大致為美國的20%多一點,大概相當于韓國、中國臺灣在上世紀70年代末的情形。如果我們今天研判中國經濟的長期的增長趨勢,這兩個經濟體的增長階段與我們的相關性非常大,值得我們參考。因此從這個意義來說中國經濟并不是已經在新常態,中國經濟可能在進入新常態的過渡階段是對的,問題在于過渡的時期會比較長。我們最近做了一個研究,大概需要到2035年,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的一半,這個時候經濟減速到5%甚至5%以下完全有可能。但是就目前來說,我們對新常態或許需要有一些新的認識,不見得中國現在已經進入到新常態,開始進入到中低速的增長。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