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增長雙核到治理雙核
記:有一個說法,當前世界經濟仍然處于后危機時代的深入治理時代。既然中美雙核驅動著世界經濟的增長,那么在這一個治理時代,中美雙核是否也應有所作為?
宋:的確,治理已經和增長一并成為世界經濟的兩大主題,要在增長中推動治理,要在治理中實現增長。這是各國都認同的觀點,而且在現實中,各個層次、各個領域和各個主體的治理方興未艾。
中美不僅要在世界經濟增長中成為最強勁的動力來源,確保世界經濟的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而且在世界經濟治理中也要扮演關鍵角色,共同推動經濟治理體系的合理和效率。在我看來,中美在世界經濟治理領域的互動關系,直接關系到世界經濟治理是否能夠取得實際效果。
記:您剛提及中美在經濟治理領域的互動,可有具體的事例?
宋:中美在全球治理領域的互動,比如去年四季度,中美兩國在北京達成氣候變化協議,明確了各自溫室氣體減排的大致路線圖,大大推動了全球氣候治理的進程,使得其他國家的氣候談判意愿增強。在全球貿易治理領域,中美也致力于推動多哈回合巴厘島一攬子協議的早日實現,維持了全球多邊貿易體系的穩定,幫助世界貿易組織繼續扮演著全球貿易的中心角色。
中美兩國雖然在經濟治理的原則和路徑等方面存在分歧,但在維護自由、開放的世界經濟體系這一根本目標上擁有著共同利益。
此外,在地區經濟治理層面,中美兩國同樣要發揮重要作用。中美兩國都是亞太國家,亞太地區經濟治理關乎中美兩國核心經濟利益。在去年的APEC會議上,中美兩國一致背書亞太自由貿易區這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長期目標,為地區經濟合作注入強大政治動力。在雙邊經濟治理層面,兩國也進行著密集、高層、機制化的宏觀經濟協調。中美之間有著年度性的商貿聯委會、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等重要對話渠道,就雙方共同關心的經濟問題增信釋疑,協調雙方利益。以雙邊協調為特征的治理模式,不僅減少了兩國間的政策損耗,而且向外界傳遞了雙方合作的正面訊息,有助于穩定其他國家的市場預期。
記:看來中美治理雙核的形成對于世界經濟具有重要的意義。
宋:這不是一種經濟發展模式的壟斷式治理,而是不同發展模式的共同治理,能夠為世界其他經濟體提供不同治理模式的選擇,豐富了治理理念。不僅如此,中美分別代表了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兩者的共同治理,也能夠充分照顧各類經濟體的利益關切,實現某種程度的利益均衡。
雙核合作,避免雙核對抗
記:“雙核驅動”構成世界經濟格局的“新常態”,是否能夠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保持穩定?
宋:基本上,這一“新常態”是成立的,而且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除非雙核之間出現了摩擦,甚至是對抗,才會讓這種穩定的格局被打破。
作為全球經濟的增長雙核和治理雙核,中美兩國要努力實現雙核互洽,為全球經濟產生最大的合作動力,帶來最大的治理紅利。中美雙核可以良性競爭,一定要避免惡性對抗。中美經濟良性競爭,有助于通過競爭學習彼此經濟政策的長處,最大限度釋放兩國經濟增長的潛能。中美要避免雙核對抗,對抗會形成排他性的對立經濟集團,不僅損害各自的經濟利益,而且無法發揮全球統一市場的最大規模效應,可能將全球經濟拖入弱增長,甚至是危機時代。
記:那么,您覺得目前中美雙核是否存在對抗的風險呢?
宋:事實上,即便是當前,中美在某些領域似乎有一些雙核對抗的跡象。在貿易領域,盡管有亞太自貿區的設想,但亞太自貿區畢竟過于遙遠,現實是美國主導的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排除了中國,而中國主導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也排除了美國。兩大自由貿易協定短期內沒有并軌對接的可能。在金融領域,原有的亞洲開發銀行和正在籌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也被普遍認為是具有競爭性的,美國甚至暗中施壓其盟國以防止其加入亞洲基礎實施投資銀行。
所幸這些對抗,到目前為止仍然是隱形的。兩國政府尚未公開表態反對對方,而且極力避免給外界留有這樣的印象。在正式場合,中美雙方都在強調合作共贏。道理很簡單,中美共存于同一個國際經濟體系,兩國經濟高度相互依存,經濟體量總體相近。兩國經濟關系的根本特征決定了基于戰略考慮的經濟對抗或許會給對方造成一定的傷害,但同樣會給本國帶來不小的負面沖擊。
記:中美雙核如何更加緊密地合作?
宋:雙核合作的當務之急:一是機制合作。中美要在維護的基礎上改革現有國際經濟體系。中美要整合地區經濟合作機制,而非創設更多機制來針對彼此;二是規則合作。規則是經濟治理的核心,規則應被用來降低全球交易成本,而非用來打擊競爭對手。中美要異中求同,增加規則的銜接和包容。三是議程合作。全球重大經濟議程由主要經濟體,特別是中美兩國來共同制定。中美不僅有共同制定規則的能力,也有巨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