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李曉壯:社會治理北京人口結構的變遷及優化

2015-01-16 10:29 來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我有話說
2015-01-16 10:29:21來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作者:責任編輯:蔣正翔

  二、當前北京人口結構的階段性特征

  第一,人口規模結構:人口規模持續擴大,增長勢頭有所減緩。新世紀以來,北京人口規模結構中戶籍人口增長穩定,常住外來人口集聚膨脹,達到歷史最高峰。當前以及今后一段時期(2015前后)北京人口規模將持續擴大,但增長勢頭將有所減緩。我們預測,2020年前后北京人口規模將停止擴大,常住人口屆時將達到2300~2500萬人左右。

  北京人口規模結構中常住人口和常住外來人口增量在2008、2010年出現雙峰狀況,此間呈現“M”型人口規模結構。2011年在戶籍人口增量保持平穩增速情況下,構成常住人口主力軍的常住外來人口急劇下降,北京人口規模出現拐點。其中,2010年常住外來人口比上年多90.5萬,2011年比上年多37.5萬,2012年比上年多31.6萬。出現人口拐點的影響因素有:

  (1)經濟增速下滑。一般經驗,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會拉動大約100萬人就業。數據顯示,2010~2013年GDP增速分別為10.3%、8.1%、7.7%、7.4%。預計經濟增速將進一步下滑。(2)人口政策調整。受“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政策影響,人口“管控”將進一步強化。(3)城鎮化成熟期。發展速度放緩,短期不動,長期小浮動,將是常態。例如,2005、2006年城鎮化率均為84%;2007~2009年均為85%;2010~2012年均為86%。(4)吸引力下降。當人口增長嚴重超過城市承載力時,城市對新“移民”的吸引力下降。

  第二,人口空間結構:人口向分散化發展,聚集勢頭仍較突出。近年北京人口由城市中心區向郊區、遠郊區分散趨勢十分明顯。各區縣人口規模增長總體趨勢沒有完全停止,城市中心區(主要指首都功能核心區、城市功能拓展區)居住密度繼續增長并高于其它功能區。同時,由于資源配置的不均衡,城市中心區具有優質資源和就業崗位,其工作密度遠超過居住密度。城市中心區承載著居住密度和工作密度的雙重壓力。具體分析如下:

  從居住密度看,2012年,北京常住人口2069.3萬,城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共占80.28%,首都功能核心占10.6%,生態涵養發展區占9.12%。可見,過多的人口持續增量被城市功能拓展區和城市發展新區所分解,首都功能核心區人口增幅得到一定緩解。不過,92.39平方公里的首都功能核心區所占總人口比重與9746.65平方公里的生態涵養區相當,而且其人口密度是生態涵養區的110倍。

  從工作密度(就業崗位總數/面積(平方公里))看,因具有“優質資源”優勢,首都功能核心區集中了全市最好的經濟資源(CBD、金融街等)、社會資源(醫療、教育等)、政治資源(中央及北京市政府所在地)、文化資源(博物館、文化館、藝術館等),擁有較多工作崗位,吸納成千上萬就業人口。以金融街為例,面積不到2平方公里,就業人員達17萬左右,工作密度每平方公里近8萬人。

  可見,無論從居住密度,還是從工作密度考察,北京人口空間分布都是嚴重失衡的。表面上看,人口向分散化發展。但是,聚集勢頭沒有扭轉,人口空間結構嚴重失衡。

  第三,人口素質結構:人口素質普遍提高,人才資源仍較匱乏。眾所周知,北京是全國教育資源最為豐富的特大城市之一,人口素質普遍較高。但是,仍然存在人口多,人才少的結構性矛盾。原因分析如下:

  (1)就業結構不合理。2012年北京就業結構狀況是5.2∶9.2∶75.6。農業從業人口接近5%,可以認為北京基本實現現代化。但是,從第三產業就業人口分布看,批發與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從業人員數量在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數量中位居第一、第二,占從業人員總數的30.6%,而創造的地區生產總值僅占第三產業的26.12%。就業結構與行業地區生產總值貢獻率不匹配,勞動生產率低,就業結構不合理,就業質量不高。(2)國際化人才匱乏。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在京外籍人員91128人,占常住人口0.5%。持有外國專家證的外籍人員中,86.6%為文教類人員,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中小學和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從事語言教學,經濟技術類人員僅占13.4%。(3)人才資源分布不均衡,人力資源配置效率低。據調研,與城市中心區人才資源聚集不同,因北京區域、城鄉發展的不均衡性,一些郊區縣缺乏人才吸引力,工作待遇又跟不上,引進來留不住,導致一流的醫院、學校等硬件條件,二流的人力資源配置,人才資源分布不均衡,人力資源配置效率低。[11](4)人才吸引力減弱,人才流失問題突出。2011年中國與全球中心調查,回國海歸就業群體中打算在京就業的人才落后廣東和上海。[12]2012年畢業生中已經簽約的本科畢業生約有七成、研究生約有四成到京外就業,高于同期。此外,自1985年以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高科技專業畢業生分別有80%、76%去了美國。[13]

  第四,人口年齡結構:人口紅利處高峰期,少子老齡日益凸顯。2010年,北京勞動年齡人口總量1621.6萬,占常住人口82.7%,達到峰值;人口撫養比20.94%,處于歷史最低值。2011年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人口撫養比首現拐點。2012年,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到81.5%,人口撫養比上升到22.86%,但仍然遠低于53%的“人口紅利”期標準。此外,北京(1991年北京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7.2%)比國家(2000年全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7%)進入老齡化要早很多年,但直到2012年北京老齡化程度才達到9.1%,比全國還推遲一年(2011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為9.1%)。客觀地說,北京當前正處勞動力豐富、撫養負擔輕的“人口紅利”高峰期。

  在看到“人口紅利”的同時,也要看到,隨著2011年北京勞動年齡人口比重首降、人口撫養比首升,未來少子化、老齡化趨勢將日益凸顯。兒童年齡人口是未來的勞動力,直接影響未來北京經濟社會發展。長期的低生育水平,使北京兒童人口規模處于縮減狀態。2012年,0~14歲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為9.4%,比2000年的13.6%下降4.2個百分點。隨著老齡化程度加快,勞動力年齡人口減少,如果不改變低生育狀況,少子化問題將日益嚴重。

  第五,人口性別結構:人口出生性別失調,性別不平等問題突出。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北京出生人口性別比與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國際通行標準107(2010年出生性別比為109,2000年出生性別比為110),人口出生性別比例失調。在北京這個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人口出生性別比超出正常值。一方面受常住外來人口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傳統農業社會存在性別價值的差異論,強調男人比女人更有經濟價值和傳宗接代的特權,[14]至今仍深刻影響著首都北京社會。加之,受嚴格的生育制度影響,[15]生兒傾向更加明顯。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