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新常態:大時代的風險防控意識

2015-01-19 10:03 來源:中國青年報  我有話說
2015-01-19 10:03:25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責任編輯:李貝

  作者:上海復旦大學教授 肖巍

  辭舊迎新,上海外灘發生踩踏事件,一系列善后處置,難度也是可想而知的。由于傷亡人員多為大學生年齡段,按理說這部分人群受教育程度比較高——反思上海外灘踩踏事故,可見我們的有關教育并沒有產生足以抵御災難的正能量,安全教育亟待增強。

  反思一:全社會都要增強風險意識

  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社會轉型期,同時也是一個高風險時期,既遭遇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所謂非傳統安全問題,還有由于歷史、國情和發展階段所表現出來的特殊性:人口規模大、密度高,風險殺傷力大,抗風險能力也比較弱;各種流動性疊加促使風險交織容易產生連鎖效應;個人、階層和社會共同體之間的信任程度比較低,合作意愿也不強;政府權力過于集中,社會力量的作用還不明顯,風險責任分擔體制尚未建立起來。遇到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或安全事件,對于居民集中的地方,公共設施硬件短缺技術手段不強,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造成的破壞尤為巨大。

  現代意義上的風險,人為造成的危害大大超過了自然風險的危害,人們追求效率、快節奏和尋求刺激的生產生活方式也隨時隨處隱藏著風險。對于上海這個流動人口已達四成的超大規模都市,條條塊塊,縱橫交錯,人流、密度、交通形成嚴峻的環境壓力,以及經常性大型集會活動,稍有不慎,各種隱患就可能轉變為災難。因此,安全這根弦要始終繃得緊緊的,松懈不得!

  風險治理對我們是一個要引起高度重視的挑戰。安全事件一旦發生,政府必須采取主動,及時披露信息,幫助公眾穩定情緒,這樣才有助于對事件的客觀認識和準確評估,并決定怎樣采取進一步行動。政府如何增強化解危機的本領,民眾如何在應對風險中保持良好心態,遵守行為規范,是更好地維護社會秩序、實現公共福祉的治理之道。但是,從這次外灘踩踏事件看,對于不期而至的社會風險,人們還沒有很好的心理準備和體制準備。

  反思二:學習別人化險為夷的本領

  現代安全事件,往往具有幾個明顯特征:一是大面積,類似核泄漏、埃博拉病毒這樣的風險跨地區傳播,迅速蔓延開來,甚至造成世界性的恐慌。二是“一視同仁”,安全事件所涉及的范圍,沒有人可以幸免,其影響通過現代傳播手段迅速放大,還會造成次生危害。三是突發性,人們對潛在的風險知之甚少,而現有的保險手段又無法加以覆蓋,有些避險措施本身也可能包含新的風險,在不知不覺醞釀中突然爆發。四是復合性,有的安全事件,由于處置不力或引發后遺癥,還會轉變為政治風險。而我們現行教育傳播體系中很少有這方面的知識內容及其應對辦法。

  安全教育要融入不同層次的各門學科,特別是通識類、修養類課程的教學,這是一個嶄新的課題。社區教育活動也應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安全意識,以及面對危險時的應急能力。公眾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對有關風險的了解,增強可能遭遇風險的心理承受度及預防處理突發事件的手段儲備。

  近年來,海內外對公共安全事件加強了防范,也有不少可圈可點的經驗。多年前中國香港蘭桂坊跨年踩踏事件后形成的措施一直沿用至今,主要是大型集會活動預估人數規模、采用單向疏導及出入口分流、設立警務觀察站、提供急救設施。10年前英國成功應對倫敦附近的油庫大爆炸,政府、社會組織聞風而動,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沒有造成一例傷亡。信息透明很重要,讓公眾即時知道身處什么險境,如何服從指揮,如何選擇脫險,公眾就不會驚惶失措、無所適從,進而較好地避免了社會恐慌。這些都很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借鑒。

[責任編輯:李貝]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