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繼承發揚中國史學經世致用優良傳統

2015-01-21 09:2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我有話說
2015-01-21 09:23:21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作者:責任編輯:李貝

  對史學功能的認識需要與時俱進

  現代社會的迅速發展,已經改變了諸多舊有觀念。不言而喻,史學界關于史學社會功能的觀念,也需要與時俱進,重新研討、重新定位。

  第一,雖然歷史學不能獨立充當解決現實問題的靈丹妙藥,但仍是理性思維的源泉之一。史學應與其他學科一起,致力于提高各階層人民的素質和智慧,既包括領導者的能力和器度,也包括民眾的聰明與才智。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等社會實踐,雖然不是得自史學的經世功能,但其中杰出人物的行為飽含著源于史學的智慧和素質。現代史、當代史上的經驗和教訓,具有“以史為鑒”的作用。不過,在具體方針和政策的制定方面,史學不能不遜位于其他學科,僅能起到輔助作用。因此,以史為鑒的“史”,不應當再是具體的、隨意抽出的史事,而應是深入研究歷史得出的學術成果的綜合和科學性的歷史認識;也不能將“鑒”理解為直觀反映影像的鏡子,而應當引申為對事物的觀察能力、研判能力,避免將具體歷史事例作跨時代的簡單比附。這是當今實行“以史為鑒”的關鍵。

  第二,現代史學的學科本質是一門學術,基本理念是求真、求是和創新。史學提供的知識在各個領域都可能發揮作用,但其根本立足點則是學術領域。只要史學研究在學術上做到求真、求是和創新,就一定會促進全民族文化素質和智慧的提高,這是最根本的社會效能。當下,已經不必以偏狹的“經世致用”作為史學的宗旨,因為把歷史知識直接運用于政治等領域的活動,已不屬于歷史學的范圍。

  第三,轉變對史學社會功能的認識,決不是輕視史學。相反,整個社會的歷史意識亟待強化,這是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支點之一。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具有極強的歷史責任感,對各種人物和社會事件的歷史評價,被視為最終的評判。對于人生而言,史學包含著壓倒宗教信仰的終極關懷,其正面導向作用不可小覷。我們須將對人民負責的敬業精神與歷史責任感結合起來,具備重視歷史評價的人生終極價值觀。與此相應,通過加強史學建設,探尋廣泛、深入和不同層次的歷史評價機制,應當成為精神文明建設中認真加以解決的問題。

[責任編輯:李貝]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