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互聯網與國家治理的關系及實踐

2015-01-21 09:2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我有話說
2015-01-21 09:26:34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責任編輯:李貝

  “新世界”輿論法則:掌握傳播主導權

  李良榮

  新媒體倡導的網絡世界,也稱為虛擬世界。但互聯網中政治、金融、文化、社會、生活等的運轉,都和現實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既不是僅僅生活在互聯網世界,也不是僅僅生活在現實世界,而是既生活在互聯網這個虛擬世界里,又生活在現實世界里,這兩者之間越來越多地融合在一起。

  也許我們曾發現這樣一種現象:有一個人,他在現實生活里溫文爾雅、彬彬有禮,但查看他的網絡賬號,會吃驚地發現他在網上的發言“很黃很暴力”。這個人展現出來的哪一面才是真實的呢?有人說網上是真的,網下現實生活是假面具。有些說現實生活是真的,網上不過是一種發泄而已。筆者認為兩者疊加才是真的。互聯網曾經代表了“虛擬世界”,但現在,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越來越多地融合在一起,構成了“新世界”。這個“新世界”是人類歷史上全新的世界,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全新樣態,是每個人工作和生活的全新實在。這個“新世界”正在慢慢成型,它的基本特征需要我們去研究。與此相關聯的國家與社會的運行方式也在調整,我們也要尋求互聯網與國家治理的新型關系。

  國家治理不是去治理一個虛擬世界,也不僅是治理一個現實世界,而是治理現實世界和網絡世界結合在一起的這個“新世界”。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新世界當中的一個獨立個體,都有機會成為新世界的行為主體。通過對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創造性使用,參與新世界的價值、觀念、心態、趨勢的互動與建構。就像2014年“雙十一”,我們國家創造了互聯網經濟的奇跡——24小時內銷售額達到了571億元。公民作為一個行為主體正在創造一個新的世界。由于新世界與現實世界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這個主體的建構過程投射到現實社會,它將深刻地影響、改變現實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影響方方面面。

  對于新聞傳播學領域來說,本身既是“新世界”的發源地,也是其主戰場,同時也受到了最強烈的震動與影響。其中至少存有四個方面的巨變。

  新世界是傳播技術與傳播行為的實驗場。新世界的誕生與崛起,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技術的進步使得信息的生產與傳播正逐漸擺脫工業時代的生產關系,代之以互聯網時代的邏輯與規則。時空壓縮、杠桿原理、蝴蝶效應等,這些曾出現在科幻小說中的名詞現已真實地存在于“新世界”當中。新型的傳播技術迅速更新換代,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云計算,技術推動傳播行為,傳播行為又對現實提出下一步的要求,新世界就在傳播技術與傳播行為的互動中逐漸形成。

  新世界是國家治理與政黨執政的新環境。新世界作為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疊加,多種勢力在其中互動博弈。這種互動落實在具體的現實語境中,就給現實世界中的國家行為體與執政黨建設提出了新的問題與要求。

  形象地說,過去政府“說一道二”,現在網民“說三道四”;過去政府官員“吆五喝六”,現在我們公民“七嘴八舌”,這就是一個喧嘩的世界,這向黨和政府提出了全新的執政要求。

  新世界是新型知識—權力結構的再組織。當前,互聯網已成為輿論的主陣地,是各種力量的博弈場。互聯網上的聲音并不等同于“民意”,因為互聯網上任何一個輿論場中的“輿論”都是多種力量博弈的結果。這個博弈過程中,至少有四個方面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包括傳統媒體、政務公號、網絡意見領袖、境外媒體以及駐華機構公眾號等。這四個方面博弈的目標是要爭奪網絡輿論引導權。而這場博弈所表明的是,一種以知識—權力結構為基礎組織起來的新型社會形態正在網絡上崛起。

  政府的意志、資本的力量、各種社會勢力都在網絡上博弈,這一博弈的過程、結果以及未來的方向需要我們認真觀察思考與研究。

  新世界是數字新聞生產的新生態環境。媒體在國家治理問題上的角色正在發生變化。在國家治理和新世界的環境下,媒體應該具有三種角色:作為黨的喉舌的組織角色,作為參與市場行為的經濟角色,以及作為協調社會多方利益體的公共角色。在國家治理的框架下,傳媒具有代表社會利益參與國家治理的主體地位,所以它既具有組織性,又具有主體性。當前,新聞業的數字化進程在新聞生產、內容呈現、產品營銷、渠道推廣等方面都在進行新的探索,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從做內容到做渠道,再到做服務,而下一步,則是做生態。在新世界的生態環境下,媒體如何調適其既具有主體性又具有組織性的社會角色,需要我們對媒體的功能和角色進行重新定位,這也是我們面臨的全新課題。

  2014年是互聯網進入中國的第20個年頭,如果說這20年中國的互聯網與新媒體發展經歷多樣的起伏與跌宕,那么我們是否想過,下一個20年,我們需要怎樣的互聯網?或許可以更為大膽地設想一下,下一個20年互聯網甚至已經被更加具有創新性的技術所取代,那么我們需要怎樣的一個“新世界”?毋庸置疑的是,無論技術發展如何,傳播作為一種建構社會的“元動力”,正在現實世界、虛擬世界還有我們的“新世界”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不管在哪個世界,一個秩序、理性、開放的生存環境都是我們共同的愿景。

  (作者系復旦大學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李貝]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