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工業現在已不重要了嗎

2015-01-29 09:22 來源:人民日報  我有話說
2015-01-29 09:22:33來源:人民日報作者:責任編輯:李貝

  作者:黃群慧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2013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首次超過工業。2014年,服務業增加值占比繼續超過工業。有學者據此提出,我國進入服務業主導的后工業化社會,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將讓位于服務業,工業重要性大大下降。這個觀點的流行惡化了我國工業發展的輿論氛圍,甚至在有關“十三五”規劃的研討中許多人不敢再理直氣壯地談發展工業。那么,工業真的不重要了嗎?

  統計意義上的三次產業分類及其數據,扭曲了一個經濟體最終產出的真實狀況,并不能準確反映一個產業的重要性。由于工業“迂回生產”的特性,本屬于工業生產過程的中間產出都被統計為服務業了。從統計意義上看,發達經濟體服務業占比一般達70%到80%。但如果從最終消費角度劃分,服務消費和產品消費則是各占50%的結構。對于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而言,服務消費的比例還沒有達到50%。這表明,采用統計意義上的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來判斷三次產業發展狀況及其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雖直觀簡便,但并不客觀全面。

  那么,什么指標才能真實反映并解釋長期經濟增長前景呢?2011年,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兩位教授的研究顯示,由工業產品復雜性所反映的一國制造能力是解釋國家長期增長前景的最好指標,制造能力的差異能夠解釋國家間至少70%的收入差異。這背后的深刻涵義是,雖然隨著經濟發展,制造業在國家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不斷下降,但制造業本身所蘊含的生產能力和知識積累是一國經濟長期發展的關鍵。制造業是工業的主體。工業對于國民經濟的意義,不僅在于它直接創造多少經濟價值,更體現在它對于國民經濟長期增長的驅動作用。因此,做強工業仍是未來發展的關鍵,建設工業強國仍是我國發展的重要目標。

  工業之所以是未來發展的關鍵,是因為經濟增長的最恒久動力來自技術創新,而工業不僅是技術創新的主要來源,而且是技術創新的使用者和傳播者。工業通過提供先進材料、先進工具設備和新知識,成為向其他領域傳播技術創新的基地,構成一個國家或地區創新系統的核心。農業和服務業的技術進步也要以工業技術創新為基礎。如果技術創新未在工業部門廣泛應用,它對經濟增長就發揮不出多大作用,就僅是一種技術泡沫。因此,國際金融危機后,發達國家開始反思制造業空心化問題,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試圖重振制造業。

  我國尚處于工業化后期,還沒有完全實現工業化,因此并沒有進入所謂后工業社會。從經濟學視角看,即使實現了工業化,那也只是進入后工業化階段,還處于大的工業化進程中,并不意味著工業化進程結束和工業化時代終結。工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沒有改變。如果說改變的話,“十三五”期間及更長的未來,需要改變的是工業增長方式,也就是推動工業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推動工業經濟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基于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新增長點。

  在工業化進程中,處理好工業和服務業的關系十分重要。服務業具有勞動生產率低速增長的特征,再加上我國服務業勞動生產率低于工業,如果過快全面推進經濟從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就會面臨勞動生產率加劇衰退的局面,經濟運行風險將陡然上升,甚至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但這并非否定服務業加快發展的重要性。我國服務業發展的戰略重點應是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一方面,推動我國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變、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對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有極大的牽引作用;另一方面,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有利于引領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提升,有利于我國制造復雜產品能力的提升。因此,應以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為戰略重點,圍繞做強工業推動工業和服務業協調發展。

[責任編輯:李貝]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